【吾愛讀書】科技為世界帶來創造 還是破壞?〔作者︰陳婉君 〕

期數
4007
刊登日期
2020.12.04
作者
陳婉君
主曆
主曆 2020 年 12 月 06 日 將臨期第二主日

「每個發明、每種發現、每次調適的後果,都引發了未來的考驗,透過這樣持續的轉變,我們才走到現在。空氣比過往乾淨,世界更加和平, 越來越多人享有富足的生活。」 

世人普遍相信科技是一股超強的力量,銳意締造繁榮,改變世界。作者羅德斯把科技與文化聯繫到能源的發展,觸及環境及氣候變化的各層面問題,以說故事的形式演繹整個能源發展史。故事由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說起,1598年12月28日星期六,一群工人要拆除老舊「劇場(the Theatre),把回收的木材搬到泰晤士河邊對岸倉庫裡。當時木頭在倫敦很稀少,有人藉物主不在時把整棟建築物偷走,莎士比亞的劇場生意合夥伴人柏貝吉(Burbage)認為他們有這個權利:把原於1576年建成的劇院拆掉易地重建。當時遠在艾塞克斯的地主吉爾斯• 艾倫(Giles Allen)告上法庭,有人強行趕走派去帶著律師委任狀的代理人,叫罵聲不絕, 當時柏貝吉兄弟及莎士比亞也在場。最後,在1599年春,一座名為「環球劇場」(the Globe)在泰晤士河對岸的南華克區建成。作者講述這個鵲巢鳩佔的故事,指出木頭是可再利用的資源,加上當時倫敦人口增加,國會更立法禁止倫敦方圓十四哩內製造煉鐵所用的木炭,樹木需保留作民生燃料。資源及能源的競爭時刻存在,打破道德的束縛會獲得相對的競爭優勢,就視乎人性的抉擇。

此書可視作一本能源科學發展史,分為三大部分:一是蒸汽機的發展背景及與煤礦開採的關係和需求;二是敍述了電力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三是談及石油和天然氣的發現以及分析核能的發展趨勢。作者分析了從木材、炭、石油、天然氣、核能到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當中需克服不少障礙,歷史融合綿延,一代接一代的更替,能源的替換不僅對環境帶來挑戰,也標誌著人類歷史的進程。「人們出生又死亡, 企業興起或破產,國家崛起成世界強權或衰敗下去,全是由於能源的挑戰。」

能源革命所造成的氣候變化,是絕對不能忽視的:核能發電的優點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卻排放大量的廢熱,造成海洋生態污染, 如大量珊瑚死亡;亦會產生放射性廢料構成環境威脅;核反應爐的安全問題,一旦有事故, 核能外洩將會導致長遠的輻射傷害,甚至生物基因突變、孕婦產下畸胎、土地污染等嚴重問題。在結尾部分,羅德斯批評有些人對核電的潛在輻射效應過於恐懼,而忽略了核電反應堆的經濟效益,他甚至把核能政治看得過分簡單,「如同美國人生活中的許多事,能源已經被政治化。……核能在歐洲和美國強大政治抗拒下,其實步履不穩。歐美地區大幅補貼可再生能源,也嚴格規範核能。同時,核能主要的新興成長出現在東亞與南亞,尤其印度、中國、日本和南韓,反映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經濟擴張且日益趨向繁榮,他們像歐洲和美國一百年前苦於污染一樣,受他們的化石燃料污染之苦。」然而氣候變化正威脅我們的地球,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污染的後果一代延續一代循環不息。科技為世界帶來創造還是破壞?值得我們好好反思。

  • 陳婉君,香港公教真理學會主編。

《能源,迫在眉睫的抉擇:為人類文明史續命,抑或摧毀人類文明的一場賭注》
出版社 格致文化 / 作者 理查•羅德斯 / 譯者 李建興 /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定價 HK$153 / ISBN 978-986-96909-1-1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