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彩虹裡有間聖家堂(上) 年輕人「回家」的標記

期數
4010
刊登日期
2020.12.25
主曆
主曆 2020 年 12 月 27 日 聖家節
2020.12.22kkp_1200

按圖放大


本年的聖家節,位於彩虹邨的聖家堂雖然未能如往年般舉行盛大慶祝,但堂區教友早已把聖家的精神融入生活之中,年輕一代外遷後更會「回家」服務長者,合力建設堂區大家庭。

彩虹邨不少老教友已退下了服務崗位,屋邨內年輕一輩成家立室後亦相繼遷出。社區看似人口老化,但絕非暮氣沉沉,因為堂區青少年長大後都踴躍服務。

「在堂區長大的青年都樂意回到堂區服務,更有的帶子女回來參與彌撒,以延續這份信仰。」聖家堂牧民議會會長尹國賢在彩虹邨長大,遷出後卻仍捨不得堂區老教友,於是返回堂區: 「昔日他們服務青年,今天我們要回饋他們。」

尹國賢與堂區大家庭結緣,始於尹媽媽於聖家堂初成立時,接受傳道員叩門邀請而慕道:「傳道員彭姑娘每週上門教媽媽道理,我們五兄弟姊妹也於1970年跟隨媽媽領洗。」他指堂區至今仍延續挨戶探望區內教友的傳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前教友也定期探訪安老院。他也是聖母軍團員,繼續參與堂區的愛德服務,也當上堂區老教友孫兒的代父,陪伴小朋友成長。

公公婆婆掛念聖堂 堂區租車接載「回家」

為幫助行動不便的長者延續信仰生活,聖家堂牧職人員會定期上門家訪,跟長者一起祈禱和分享生活。堂區主任司鐸、聖言會張明德神父(Johnson Dhos)說:「那時獲轉介下探望一位96 歲的婆婆,她見到我就哭了出來,原來她見到神父好開心。她行動不便,很久沒有返聖堂,我便給她傅油和送聖體。」

堂區更每月租用一次康復巴士,到區內屋邨接載長者參與主日彌撒。服務該堂的郭雅蓮修女,初期更跟車接送長者往返聖堂,後來交由教友義工協助。

與此同時,疫情前不少長者教友每月以小組形式在家聚會, 與到訪的牧職人員見面,郭修女說:「長者對信仰熱心,對團體長情,每次一起為彼此的家庭祈禱。」她說,隨著年月不少長者體力衰退,都要旁人協助才能外出,但即使他們未能上聖堂,堂區仍會安排他們去領受聖事。

英語教友團體 成為長者服務中堅

雖然幸得年輕人「回家」服務老化了的社區,但仍要靠另一新力軍為堂區添活力,他們就是主要由外傭組成的英語團體,其中每週六聚會的團體主力上門探望長者,而主日團體則主力探望安老院舍。

每到主日,最常陪伴老教友上聖家堂的,除了家中子女外, 就是家裡的外傭教友。週六團體協調人Susan Galon說,她們早已視香港為家,孝敬長者是本份,她亦體會到老教友重視聖家堂:「一位曾擔任堂區傳道員的長者,希望再次到堂區分享信仰。於是我們推著輪椅,陪伴她回到聖堂與教友交流。她後來過身了,但大家仍記得她的貢獻。」

另一成員Mary Jane指菲籍教友與本地教友不只是服務夥伴,也是朋友,她感謝本地教友於疫情下透過堂區支援失業的外傭。Susan和Mary Jane都服務於公教家庭,兩人都有機會幫助家中孩子多認識信仰。

主日的堂區變得熱鬧,長者彌撒後更喜歡留下聚會,因為英語教友會在聖堂為他們提供熱粥和炒麪,幫助他們補充體力。主日團體幹事Emy Villa說,她們協助堂區為長者和區內有需要人士煮食,這也成為她們與本地教友分享交流的媒介。

主日團體協調人Maria Litas Tecarro說,她們到安老院探望長者期間,體會到教友可以做的有限,而長者最需要的,是子女的關懷,她說:「長者最常邀請我們,為他們的家人祈禱,長者最掛心兒孫。而最令長者傷心的,是與子女疏離,他們希望多親近子女。」

彩虹邨聖家堂的大家庭,亦包括彩雲邨聖方濟沙勿略小堂, 而小堂的長者教友仍然充滿活力,積極服務。小堂婦女會會長孫鄭玉英今年已94歲,她指老教友昔日以聖體出遊作福傳,如今年輕一輩用更多有創意又迎合社區需要的方式,去關懷長者教友, 「青年往年在聖誕請我開慶祝會,也舉辦嘉年華向街坊福傳。」她指小堂位處天主教甘霖幼稚園內,昔日的學生,現在已成為盛年教友,擔起禮儀和愛德服務。

在聖家堂,年輕一代回饋昔日建設這個家的長者教友,他們不單只善心待「家人」,也積極福傳,讓這個家健康及愉快地成長。

  • 編輯 KC / 採訪 Joe Tang / 設計 Mike Chan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