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白德蘭修女修道50載 難忘昔日鄉村傳教情懷

期數
4012
刊登日期
2021.01.08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1 月 10 日 主受洗節

「傳教士帶給人開心、樂於與人玩樂和分享, 易於親近他人。」80年代來港傳教的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白德蘭修女( Teresa Capobianco),回想青年時她在意大利家鄉聽到一位神父分享非洲的傳教生活後,深被吸引,當她成為修女派遣到香港傳教,便以同樣的方式與兒童相處,「在鄉村工作, 很有傳教的味道,我很享受那些時光。」

1983年白修女來港後先學習中文,84年派往首個傳教點:錦田的聖猶達堂。她服務村民的同時,也練習廣東話。

村落孩子成為小老師

其中在錦田金錢圍村的小學,她每週與小學生講福音故事,但也視孩子是她的小老師:「我當時只會說有限的中文,要常以圖畫作輔助。小朋友有時聽不明白,便直接問:『修女你說甚麼?再說一次吧!』與兒童簡單的對答,重複聽講有助我學習中文。」

白修女在聖猶達堂的日子,每週末會探訪其他村落、教道理、補習、與孩子玩耍等,每主日在聖堂教主日學,兩台彌撒共有近200名教友參禮。錦田不少村落設有小堂,修女每月會邀請神父到不同的小堂開彌撒,「村內有不少老教友,神父親臨,方便行動不便的長者領聖事。」

組織傳教小組認識傳教士

在意大利Gaeta出生的白德蘭,家中三姊妹中她排行最小,她14歲那年在堂區聽到年輕傳教神父分享在非洲工作的體驗,教她喜樂難忘,說那似乎是天主給她的第一個召叫,「以往的堂區神父很嚴肅,傳教神父卻給我煥然一新的感覺,原來修道人可以很喜樂的。」

那次以後,白德蘭與其他青年成立「傳教小組」,聯繫海外傳教士,定期邀請他們來分享,「經常有從海外返回意大利的傳教士前來分享,讓我的成長生活時刻充滿著傳教的色彩。」

18歲那年,有次她會見神父時,「神父問我有沒有想過加入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傳教修會),我一直也有興趣去傳教,所以我答應了神父的邀請。」

俗語說「孻仔孻心肝,孻女孻五臟」,家中最細的白德蘭,深得家人寵愛,當母親知道女兒想成為傳教修女後也不捨得,推說她年輕勸阻她修道,到她19歲時,她再向母親提及修道的決心,此時母親也再沒阻撓,讓她回應天主的召叫。她便於1967年入會,1970年發初願,至今已發願50年了。

兩度患癌 在主內學習交託

在香港傳教37年,白修女先後在錦田、大埔,梨木樹、粉嶺及青衣服務,也有三年派回意大利照顧在當地修讀神學的修女。80末至90年代初她在大埔服務時,開始在區內建立基基團,以屋苑劃分多個信仰小團體,在堂區服務外,上門家訪也成為白修女的日常服務。「基基團並不是獨立的團體,先在團體內凝聚,也鼓勵參與善會,活躍堂區生活。」她說基基團成員也要服務社區,發揮鄰里精神,成為堂區與社區的橋樑。

2019年起,白修女暫停在青衣聖多默宗徒堂長達18年的牧民工作,安心養病,她早前確診胰臟癌,原本正忙於跟進傳道員的工作、準備慕道者與兒童領洗、安排避靜、面見慕道者等事宜也要一一暫停,由確診到接受癌細胞切除手術,只是幾天內的事情,「一切也來得很突然,內心確有憂慮。我年紀大,這次再次患癌究竟會怎樣?」

六年前,白修女初次確診癌症,她坦言疾病容易使人感到軟弱,令人不安與恐懼,當年她接受治療前仍與教友一起避靜,當教友得知她患病後,「教友為我祈禱與覆手,令我感到有如是天主第一次召叫我去修道的感覺:暫放下工務,跟隨祂。」

如今再遇疾病,她想起這話:「而且我們也知道:天主使一切協助那些愛他的人,就是那些按他的旨意蒙召的人,獲得益處。」(羅八28)她體會到天主藉著疾病,提醒她更要親近天主,在危難裡學會信任與交託,也感激在病榻中一直照顧她的所有人。(高) 

 

圖︰  01 白德蘭修女在錦田服務時
        02 白修女(左三)參與基基團聚會
        03 白修女為學生補習
        04 剛於去年的12月6日修會的主保瞻禮上,同為 白修女慶祝發願金禧。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