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振仁回到另一個「大嶼山」 出任羅德里格斯宗座署理

期數
4013
刊登日期
2021.01.15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1 月 17 日 常年期第二主日

(本報訊)印度洋毛里求斯的羅德里格斯島(Rodrigues)與大嶼山大小相若,曾任梅窩天主堂本堂神父的獻主會熊振仁神父(Luc Rene Young Chen Yin),料不到教宗方濟各今年1月4日委任他回到這個家鄉擔任宗座署理。

香港獻主會團體1月11日在馬頭圍聖母院堂區為熊振仁神父舉行了一場閉門的派遣禮, 熊神父在講道中惜別香港這個他服務30多年的地方,他說自己雖然要離開,但精神上仍與香港會士及教友一起。他坦言從未想過會擔任宗座署理,也對新職務感到擔心,但已決心回應新的安排。

家人信物陪伴身邊 懷念家鄉水清沙幼

「我有十二位兄弟姊妹,年少時羅德里格斯島是個農業小鎮,沙灘水清沙幼,我在這裡愛上了海中暢泳。1984年我離開羅德里格斯島來香港修道時,媽媽說大家不能再陪伴我,就送我一枚當地沙灘上的貝殼作信物。36年來我一直帶在身邊,有如家人陪伴我。」熊神父於派遣禮上讓會士一睹這面他珍而重之的貝殼。

舉行派遣禮的聖母院堂區,正是熊神父作為獻主會士的起點。1960年生於羅德里格斯島的熊神父是當地第二代的客家人,1984年加入印度的仁愛傳教兄弟會,同年以初學生身份來香港接受培育,當時每天到聖母院堂參與彌撒, 並認識服務該堂的獻主會胡頌恆神父(John Wotherspoon)。他辨明聖召後,於1985年轉到獻主會,「胡神父可算是我半個師傅,我跟他到越南船民營教英文,也跟他學探監。」

獻主會士在港服務堂區、辦學及關懷窮人,而熊神父修道前任職護士,所以他也特別關心病人,「我1992年在香港晉鐸後,服務聖母院堂區,不時到伊利沙伯醫院為護士開彌撒,也會探望病人。」

曾服務香港堂區與病弱 近年到內地幫助傷殘孤兒

2000年代他服務大嶼山主顯堂,那是他愉快的日子,因為簡樸的堂區生活與家鄉相近, 可惜他未有多游泳,倒專心傳福音。熊神父的父母開士多,他在主顯堂區便以「雜貨店」形式為基層家庭提供衣履等生活必需品,轉贈教友的愛心舊物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2008年,熊神父接受新挑戰:轉到中國內地的民間機構服務傷殘孤兒。他最熟手為嬰孩開奶,同時善用護士知識去照顧他們的健康與起居。「很多孩子都患先天疾病,來不及長大就離世,有的更不足一個月。這份傷感提醒我,生命是屬於天主的。」熊神父總會靜靜走到孩子床前,為他們覆手祈禱。「如果問我是否對死亡看很開?那不一定,但我相信要交託給天主,也相信祈禱。」

熊神父亦經常嘮叨傷殘孤兒「讀好書」,勤於教授他們英文,因為他相信,知識能為青年帶來美好的將來。

家鄉羅德里格斯島屬宗座代牧區,原有主教於2020年9月調往另一教區。當地約是大嶼山的七成面積,四萬多名島民約九成人口是天主教徒,有部份跟熊神父的父母一樣,都是中國移民並在島上入教,「目前島上有四位神職人員,他們都很年輕,我60歲了,是最老的神父。」熊神父將會跟他們和另外三位修女及一位修士,合力牧養六個堂區及三間小堂。宗座署理 (Apostolic Administrator)負責在教區主教出缺期間,治理教務。

熊神父決定於1月中回鄉出任宗座署理, 他此行未知往後去向,準備只是輕裝出行, 帶著派遣禮上收到的聖體皓光和綉有獻主會圖案的祭帶—— 當然還有媽媽送的那枚貝殼。(鄧) 

 

圖︰01 熊神父返回家鄉毛里求斯擔任宗座署理
       02 2002年慶祝晉鐸10周年
       03 獻主會中華區會長簡立和神父(左)於 1月11日的派遣禮上,為會士熊振仁神父 (右)覆手。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