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鍾明崇全力推正向教育 以音樂傳遞信仰

期數
4015
刊登日期
2021.01.29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1 月 31 日 常年期第四主日


 

「天主給每個人獨有的天賦,我認為天主讓我有發掘他人優點的能力,任何事也多從正面角度看。我也相信,只要學生多細心思考,也可以活出有價值和意義的人生。」致力推動正向教育的信徒鍾明崇,曾經在商業社會中得到名與利,但更重要的是職場中喚起了他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

生於公教家庭的鍾明崇,在香港土生土長,入讀一般文法學校,大學入英文系主修語文及商業,畢業後他自言也沒有甚麼抱負,只想找一份可以「對人」的工作。朋友建議他入獵頭公司:每天接觸人,為他們面試,在短時間內了解對方,為他們配對工作。終於他入了獵頭公司的投資銀行部,專職聘請銀行家。

從工作檢視人生

初投身職場的鍾明崇,月薪高過其他畢業生五至九倍以上,「每個配對成功獲聘的個案,我可獲發對方年薪的兩至三成佣金。當時我接觸的也是年薪過百萬的客戶,工作漸漸令我只想著如何去賺更多錢。」

那時候,他月入維持7至14萬港元,會見客戶時,他經常聽到成功銀行家追求的,是工作上的滿足感:「我時常問,為何他們有此心態?他們是如何從工作中找到人生樂趣?」他更反問自己:「我可否用我的生命,作更有意義的事?」

放棄高薪轉投教育

鍾明崇認為這批標籤為「成功人士」的一群,共通點是懂得追求人生意義,「他們有理想,有遠見和抱負,他們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甚麼。」他領悟到這一點後,毅然作出大膽的決定——轉職當中學教師,實踐自己的理想時,也希望幫更多人尋找自己的方向。

在寄出往學校的40多封應徵當教師信中,最後只有一間中學回覆而且請了他。「校長認同我的理念,讓我教英文的同時, 也推動生涯規劃。」他便在課餘舉辦工作坊,例如帶初中學生到銀行公會參觀。

信仰教他向外分享正向價值

熱愛音樂的鍾明崇,自12歲已是堂區歌詠團成員,15歲時,只要對方哼出音樂,他便可以在琴鍵上彈出來。直到他任職教師,有機會認識到恩保德神父而參與福傳舞台劇,他認為灌輸正向價值與音樂福傳有共通點,就是幫人從中建立正向文化。教書三年,他進修身心語言程式學(NLP)及教練學(Coaching)以深化人際溝通技巧,後獲導師邀請設計課程,這促成他之後全時間推動正向教育。

就這樣,他決意自立門戶,2014年成立機構推動正向教育,期間遠赴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修讀正向心理學碩士課程,師承正向心理學之父沙利文教授(Martin Seligman)。現在他在中小學及大學等推動正向教育課程,逐步實現他啟發青少年潛能的心願。

正向教育活動中,鍾明崇經常向學生提及「滿足感」,有學生肯定這幫助他們確立人生方向的同時,更是一步一步達成理想。例如畢業生入職電視台助理編導,明白自己的目標是當導演;也有學生想當消防員,背後的動力是照顧家庭需要。

他也在正向教育親子講座上讓兩代互訴心聲,例如是彼此寫信給對方,「我希望教學生表達自己,即使是不喜歡的事也要向家長表達。家長收信後也很感動,因為他們甚少聽到子女真正的感受。」

信仰與音樂鼓勵他面對前路

工作上難免遇到壓力,他喜歡以音樂和創作紓緩心情,「每有音樂靈感(有的更是在他夢中「聽」到的),便先在電話錄音記下,之後再找製作音樂的朋友編曲,製成聖樂。」他寫過多首聖樂作品包括:福音前歡呼(Alleluia)、垂憐頌、羔羊頌、歡呼頌,作品收錄在教區聖樂委員會的禮樂集系列內。

其中一首垂憐頌是他在工作中遇壓力時,偶遇靈感而寫下,他說從中感到天主同在的安慰。他最喜歡《福音前歡呼》,音韻輕快與歡樂,寫歌靈感來自看到小孩子在主題樂園觀賞巡遊時的期待與愉快心情,「有次我在彌撒中聽到歌詠團唱起我所作的《福音前歡呼》的版本,當中的幾位兒童更大聲誦唱,頓時令整個聖堂充滿喜樂,孩子天真與喜悅的聲線,喚起我創作時的感覺,很高興別人能唱出我寫這聖樂時的感受。」

回看這十多年的轉變,他肯定自己作為基督徒也是個福傳者,這包括能夠把正向的信息傳給青年,「自己有如是手持搖鈴的人,不斷呼喚他人看看天主給你甚麼東西,來看看一生要追尋的是甚麼,當人聽到鈴聲自然會醒覺。」(高) 

圖︰ 01 鍾明崇近年致力推動正向教育,引領學生建立積極態度,成為有抱負而又能承擔的人。
        02 培訓學校領袖生
        03 參加「逾越知音」往馬來西亞舉辦福傳音樂會。後為鍾明崇。 
        04 鍾明崇(左二)參與《流芳濟世》音樂劇演出,飾演「賓納」。
        05 由鍾明崇作曲的《福音前歡呼》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