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人類博愛國際日

期數
4015
刊登日期
2021.01.29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1 月 31 日 常年期第四主日

今年2月4日是個特別的日子,那是聯合國第一年紀念「人類博愛國際日」(International Day of Human Fraternity)。

聯合國去年12月召開大會時通過這個議案,以促進跨文化交談。大會邀請各成員國和民間社會,各自以合適的方式舉辦紀念活動;也鼓勵國際社會推廣和平文化,合力促進寬容和團結。

大會表決這議案時,特別提到教宗方濟各和伊斯蘭領袖阿茲哈爾大伊瑪目塔伊布( Ahmad Muhammad Al-Tayyib)在推動人類博愛的努力。

這兩位宗教領袖於2019年致函聯合國,建議訂立這一個紀念日。一年後,教宗發表通諭《眾位弟兄》,當中也重點提到人類博愛的信仰幅度。教宗提到,在不顧別人痛苦的病態社會中,眾人都要克服個人偏見和利益,成為他人的近人;而我們眾人都負有共同責任,去建設一個懂得接納、融入和安慰受苦者的社會。

在這兩年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光景下,人世間博愛情誼不可少。梵蒂岡本年1月開始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計劃,在教廷工作人員之外,教會也特別安排一批無家可歸者接受注射。

教會使命的其中一個原則,是要包容所有人,沒有人會被排拒。這也應該是所有公共政策的根本。一個合乎公益和健康保障的政策,自然也要顧及最貧困弱小的人,及那些沒有能力照顧自己的人。

當疫情觸動了我們社會的神經時,我們絕不願意看到各種不公平現象擴大。畢竟,我們同在一條船上,沒有人能獨自獲救。

人類博愛國際日是透過推動跨文化交談,去促進人類手足情誼。在香港,本地教會如何照顧菲律賓、印尼、南亞等少數族裔,是值得繼續努力的工作。今期我們介紹九龍灣聖若瑟堂的越南團體時,便提到昔日他們如何受堂區幫助,如今融入香港社會後,便回饋本地社會上有需要的人。這是一個美好的見證。

博愛精神,也是本地教會今年牧民主題堂區更新的一個參考點,好能重新思考堂區的模式,讓堂區成為促進人際關係和對話的場所。

宗座署理湯漢樞機去年底宣布,「堂區更新」此牧民主題時便提到:堂區不應被等同為一座建築物或一系列的組織,堂區是「教會在一個區域內的臨在,以造就環境便於聆聽天主聖言、發展基督徒的生命、交談、宣講、愛德洋溢、朝拜和慶祝。」而在這疫情期間,縱使未能親自參與堂區的禮儀和牧靈活動,也要「透過人與人之間的彼此關懷,把堂區紮根在日常生活中。」

促進人類手足情誼與博愛,就讓我們在一個笑容,一個問候,一個簡單的幫忙中開始。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