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擔心國民教育洗腦
刊登日期
2011.08.04
(本報訊)香港教育學院的調查發現,兩成八受訪家長擔心國民教育成為洗腦教育,教院建議培養學生的批判思考。有公教學校教師稱,新高中通識科已能幫助學生從多角度認識中國。
香港教育學院就輿論指德育及國民教育是「洗腦教育」,訪問了五百位中小學生家長和二百多位教院學生,並於七月二十一日公布調查結果。教院表示受訪家長的意見分歧,兩成八予以認同,三成七反對。此外,三成八受訪家長不相信政府推行課程時能夠客觀持平,有信心的有一成八。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通識科科主任蘇穎思則擔心,新課程或與現有科目及活動重複。她於七月二十二日對本報說:「新課程不只與通識科,也跟德育及公民教育重疊。」她期望當局幫助各學校整合課程及支援新課程的教學工作。
但她並不擔心德育與國民教育會變成「洗腦教育」,稱教師授課時能夠幫助學生作獨立思考,不會受課程局限;現行通識科亦已從不同角度探討中國課題。
調查員稱四成三受訪家長支持在中小學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而反對推行的兩成八家長當中,三成四認為現有科目已涵蓋德育及國民教育內容。
課程涵蓋方面,六成二受訪家長認為應包括「六四事件」,五成九認為應涵蓋人權問題,然後才是國家經濟發展成就(五成六)。
教院學生方面,三成八支持推行德育及國情教育,兩成九反對;五成二認同該科目是「洗腦教育」。
?調查員說,德育及國民教育課程內容須多元化,若課程只提供片面或偏頗資訊,不但不能增加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感,反而會成為「洗腦教育」,故此有關課程應該包含不同類型和角度的題材,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客觀的資料,以及培養其批判思考。
教育局建議明年九月在全港小學率先增設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為必修科,二○一三年推展至全港中學。(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