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鄉郊文化保育及社區營造計劃

期數
4018
刊登日期
2021.02.19
作者
梅君偉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2 月 21 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一直以來中國人喜歡倚山靠水,藉著山與水孕育的豐富資源,慢慢聚居起來,構築出獨有的生活文化,在樂土中「樂」地生根。隨著都市化,一些獨有的文化、生活智慧隨著日漸老邁的承傳人默默消失。這班承傳人也漸覺自身的技術文化變得毫無價值。

今年我們明愛社區發展服務獲得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的社區主導項目資助,遊走於粉嶺龍嶺下的圍頭及客家村落(龍躍頭)、太平山下歷史聚落(薄扶林村),以及偏遠寧靜的避風小漁村(長洲西灣),發掘村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一班承傳人合作,把這些隱沒的寶藏於不同平台上重新展現,讓一班承傳人能夠重塑及確定自己作為承傳人的價值,把生活智慧繼續承傳下去。

客家花帶

客家婦女從前喜歡編織花帶,繡在帽子或圍裙上作裝飾;遇到村中的好姊妹出嫁,更會親手編織花帶送予對方。隨著時間流逝,客家婦女已不再編織花帶,技術也逐漸失傳。我們從客家婆婆們的舊物中明白到花帶背後的含意,與婆婆們從新研習編織的技巧,一步一步重拾久違的技術,更與藝術家共同創作,把花帶結合在現代服飾之中,為花帶賦予新生命。

鶴佬菜茶

聚居於薄扶林鶴佬寮的鶴佬人,他們當年離鄉別井來到牛奶公司位於薄扶林的牧場,從事艱辛的割草工作。從前他們在農曆正月十一,會煮一大鑊的菜茶流水席,款待鄉里,歡聚聯誼。隨著牧場關閉,菜茶流水席近乎絕跡。我們走訪多位菜茶師父,邀請他們教授菜茶的烹調方法,把當年流水席的場面重現。

水上人鹹鮮

大家也不會對鹹魚蝦乾感到陌生, 魚乾和蝦乾看似普通,但製作鹹鮮的方式卻是水上人族群長年在海上生活承傳下來的飲食文化。漁民們順應天時,選擇合時的海產作食材,配合氣候和經驗決定醃製時間,每一個工序都是智慧的累積。

承傳⋯⋯ 

承傳人所承傳下來不只是手藝和技術,還有背後的故事、情感和祝福。是村民互相分享共慶節日的歡愉,是一個族群的文化和智慧。每個故事,每份情感都重新喚起大家對家人、鄉里、社區,以至世代的人情濃味。

  • 明愛社區發展服務

 

圖︰ 01 長洲漁民教醃鹹鮮
        02 客家婆婆教織花帶
        03 鶴佬菜茶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