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韓國盧真元神父來港服務 適應傳教挑戰 更見祈禱可貴

期數
4018
刊登日期
2021.02.19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2 月 21 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

「你是天主的兒女。祝福你。願你一生也做個好神父。你往海外傳教時,一定要記得我。」韓國外方傳教會的 盧真元(노진원)2017年在南韓晉鐸時,有位小女孩送他一隻手繪水杯,上面畫有神父的容貌,也寫上了以上的祝福語。同年11月,傳教會總會長通知盧神父可以往香港傳教,「當時我很開心,因為可以去傳教了。」

被派遣到香港傳教,他只帶簡單行裝起行,卻珍而重之地把這隻水杯帶來香港,每天用它喝水時,杯上的祝福也提醒他要成為一位好的傳教士。

外出傳教,語言與文化是最大挑戰,「首先要學語文,文化則需要逐步適應。」盧神父2018年來港後便到香港大學學中文。但不久便遇上大型社會運動,再加上去年開始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令他大部份時間只能於網上學習。

事實上,現在長時間戴口罩與人傾談,對這位剛學會廣東話的傳教士來說,確是一大難關,「以前我只識講自己和家人的中文名,中一時只學過少量中文單字。初來香港,要學習用中文傳教,我感到很困難。現在每天會用上兩至三小時練習中文及閱讀中文聖經,也會朗讀福音、每日彌撒的經文,為求學好中文。」

藉祈禱力量 學習中文

現年35歲的盧神父去年8月開始出任主教座堂副本堂,疫情下他會參與堂區青年小組的網上聚會。許多時他作簡單的介紹後,便會專心聆聽青年分享, 藉此學習廣東話;每週末他會在網上直播提前主日彌撒時一起共祭,負責讀福音,直播彌撒後,他會在網上重溫彌撒。他坦言最初知道要往主教座堂服務時,內心緊張,擔心自己能力不足以應付大堂區,但在困難中他想起祈禱的力量,「其他會士弟兄也為著傳教而努力,我也從他們身上學習。往日我在其他地方的傳教體驗,也提醒我祈禱的重要。」

語言天份 傳教士的神恩

回想昔日,他當修士時前往巴布亞新畿內亞接受三個月培育,他竟能夠在短時間內學會當地語言Tok Pisin,在農村與村民一起生活;之後再到墨西哥,則用了兩個月時間學會簡單的西班牙語;如今在香港,他用上兩年時間學中文,到目前還希望可以說得流利一點。

生於首爾一個公教家庭的盧真元10歲當上輔祭,當時一眾輔祭都很仰慕神父,「神父每次主持彌撒,大家也會很專注,當時我們都想做神父。」

升中後的五年,他與好友每月到教區修院參加聖召聚會,他說當時探討聖召的氣氛蓬勃,聚會吸引近400名青年出席。可是升讀中五之後,對聖召他竟卻步下來,「我不知道原因,就是不想。也不想參加每月的聚會。」他原以為自己放下了修道的念頭,後來升上大學讀大眾傳播學時,回應聖召的念頭卻再度萌生,「那是大學第一年的暑假,我協助輔祭會舉辦營會,我當時的心情很特別,是無法解釋的,內心再次想起當神父的事。」

他開始去認識不同修會,有次他看到韓國外方傳教會神父往海外傳教的片段,便真真正正觸動了他的內心:「我很渴望能夠像傳教士一樣生活,離開韓國到遠方傳教。每次有傳教士返國也會分享在當地建學校、辦醫院等社會服務,雖然他們都說往外傳教很辛苦,但他們的臉上卻是滿懷喜樂的,這令我難忘。」

忙碌中體會福傳的喜樂

2006年他讀大學三年級時,決定輟學加入韓國外方傳教會。修道期間,他曾在巴布亞新畿內亞培訓三個月, 其後派往墨西哥的甘佩齊(Campeche)體驗一年,協助同會傳教士的牧民服務。

在墨西哥,韓國傳教神父每星期要去服務十多間小堂,「神父每日開三台平日彌撒、週末五台、主日七台,神父完成一台彌撒後,隨即駕車到另一小堂再開彌撒。當時我每天隨同神父外出,有時一天要聽上七台彌撒講道。」即使牧民生活忙碌,傳教神父總是笑容滿面,他體會到傳教士喜樂的心情,「能夠在傳教的地方與其他人一起讚美天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在加納婚宴上,耶穌的母親給僕役說:「他無論吩咐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若二5)這是盧神父晉鐸時選用的格言,提醒自己要常懷謙卑和聽命,「我是僕役,聖母叫我聽耶穌的話,我便不用想太多,完全接納耶穌給我的命令及安排,因為簡單就是最好。」(高) 

 

圖︰01 晉鐸紀念卡,由神父妹妹設計。
       02 韓國小朋友送給盧神父的杯, 給神父很大鼓勵。
       03 在耶穌顯聖容小堂,他首次用 廣東話主持彌撒。
       04 在巴布亞新畿內亞接受培育
       05 盧真元神父(左二)與家人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