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久違了的味道
在別國的鄉村,遠離城市的地方,冬日的味道,都是一樣的。
某天清晨,手機顯示我所處的地方氣溫只有攝氏零下兩度。天微亮後,往窗外一看,一大遍草地及屋頂都是白白的霜凍,加上點點太陽的曙光,在沒有雲的天空,形成極美麗的景色。我不禁打開了窗,感受一下那份寒氣,吸了一大口,那夾雜著冬日草原的味道及淡淡碳火的氣味,使我回想起自己在十多年前在內地農村體驗的日子。
那時是我第一次在內地經驗冬日。嚴寒的天氣,各家各戶都燒著煤炭取暖,跟在農地各種家禽形成的味道,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一種特別的回憶。這是「貧窮」的味道:踏實、掏空、簡樸、犧牲。在冬日的靜態等待中,蘊釀著新生命的開始。
自己有幸在修會的安排下進修修會特恩, 才赫然發現我們的會祖苦難瑪利亞修女對「貧窮」的體會是何等深遠。這份「貧窮」,就是聖經斐利伯人書上所記載的基督的貧窮:一份完全將自己的意願,甚至將自己合乎天主的意願的行為,卻帶來不幸的結局時所作的交付; 她在面對最尊敬神長的判決時,她陷入了人性上極大的痛苦,但沒有抱怨,卻在那混亂不公的情況下,仍堅守愛德的行為,那不就是耶穌傳教的生命史嗎?主耶穌在會堂裡施教,在安息日治好了癩病人,在被視為外邦人、受唾棄的人群中恢復了瞎子的光明,憐憫了犯罪的婦人……祂所行的一切,都是合乎天父的意願, 卻換來人們對祂的蔑視,使祂走上十字架的命運。我們有時會問,難道祂作為天主子,不可以扭轉自己這個命運嗎?「貧窮」就是這份對行愛德的堅持,對天父的完全忠信及愛,使祂願意完全地交付。這就是我們會祖所看到及體會到基督的貧窮。這十字架是耶穌基督自己選擇背上,並不是自討苦吃,卻是因為愛到底, 勇於承行及接受天父所託付給祂的使命,承擔自己所堅持的愛德行為,以及所帶來的後果。
四旬期是皈依悔改的時期,皈依所必要的其中一個元素就是聆聽。在本週的福音中特別強調這份聆聽,在三位宗徒在山上看見耶穌顯聖容時,恐懼驚慌,所得的回應就是要聆聽祂的話,因為祂是父的愛子。祂的話,就是聖言。聆聽聖言,在信仰生活中成為不可或缺的基石。
我們要花時間、下心機、以謙虛的精神研讀細聽上主的話語。細味天父透過福音的作者想要傳達給我的信息,咀嚼祂為我所行的一切,深思祂所持的愛的理念,好增進我跟耶穌的關係,從而讓祂的話轉化我的心。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