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施」而後「捨」 「捨」而後「得」

期數
4019
刊登日期
2021.02.26
作者
徐頌文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2 月 28 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迎接新春, 家家戶戶按傳統都會「大掃除」,一方面寓意「除舊迎新」,一方面也為家居執拾清潔一番,好騰出一個「體面」的空間接待親朋戚友登堂入室。也許大家在「大掃除」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原來囤積了很多東西,不僅塵封多年,甚至已忘記了它們的存在。也許,我們的心靈也是如此。

筆者讀過一本名為《提著大包小包怎麼進窄門?》(《Making Room for God》,作者為 Mary Elizabeth Sperry)的小書,內容環繞從整理家居反思我們與財物、與他人及與天主的關係。「進窄門」令筆者想起「富貴少年」的故事:對那位尋求永生之路的富少年不願將自己的財富施捨給窮人,主耶穌慨嘆:「仗恃錢財的人,進天主的國是多麼難啊!駱駝穿過針孔,比富有的人進天主的國還容易!」(參谷十17-25)主耶穌並沒有說擁有財富不好,祂只是不希望見到我們「仗恃錢財」,卻願意我們「施捨給窮人」。的確,對財物的貪戀、依戀,會逐漸縮窄我們留給天主的空間,更遑論釋放空間給有需要我們幫助的近人(就像那位無視躺在他家門前捱飢受寒的拉匝祿的富翁一樣)。

教宗方濟各以「應向窮人伸手施惠」(德訓篇七36)作為《第四屆世界窮人日文告》的主題,正好呼應主耶穌「施捨給窮人」的叮嚀。「施捨」二字,意思似乎有點負面,但卻指出了助人的一種正面態度:「施」而後「捨」,就是以別人所面對的困境及其需要為前提,將自己擁有的財物割捨(縱然不捨)給他們。Mary Elizabeth Sperry指出,只要體認到「我們一切的所是及所有,都是疼愛我們的天主賞賜的禮物,我們要以感恩的心回報天主白白的恩賜」(頁50),且「感恩打開了我們的心,而開放的心使我們張開雙手,伸手去援助我們的兄弟姊妹。」(頁51) 

執筆之時,香港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分別上升至6.6%及3.4%(失業人口及就業不足人口分別高達245,800人及133,800 人),而於2020年首十個月,共有15,849 個個人或家庭向社會福利署所資助的「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提出申請,比2019年同期飆升48.1%,受助人士更包括中產者。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及轄下三所勞工牧民中心,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開始肆虐至今,不斷接獲很多熱心的個人及機構捐贈善款及購物現金券、糧油及食物換領券、電腦及上網設備、防疫物資及各類家庭用品,又或提供義務理髮、功課及心理輔導等服務, 以援助低收入工人,或因失業或就業不足而頓時陷入經濟困難的個人及家庭,而這些善舉都印證了教宗於《第四屆世界窮人日文告》中所說「使降福的恩賜藉著我們對貧窮的人慷慨大方接踵而至。」(#2) 

經常聽到別人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其實,主耶穌也邀請我們妥善理財,但不是世間的財富,而「該在天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參瑪六19-21)。那麼,我們該作甚麼呢?「有兩件內衣的, 要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應照樣作」(路三11),而只要我們願意「捨」, 必定有所「得」,正如主耶穌對富少年所說的話:「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谷十21)

  •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 – 港島

 

圖︰主耶穌邀請我們妥善理財:只要我們願意「捨」,必定有所「得」。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