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50逐個捉 神父話昔日修院生活

期數
4019
刊登日期
2021.02.26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2 月 28 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本報訊)聖神修院與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在這一年慶祝成立90周年及50周年,這兩個機構是培育修生的重要團體,在修院畢業的神父早前便分享了昔日的修院生活。

聖神修院在臉書貼出「90/50逐個捉」短片,先後訪問了陳志明、閻德龍、李志源和陳德雄四位神父,都談到修生時期的樂事。

第一集的分享嘉賓是陳志明神父,他對於修院生活仍記憶猶新,稱許修院的紀律訓練讓修生過有秩序的生活。

陳志明神父於1966年加入聖神小修院,當年他12歲。當時團體有120多人,他與修生一起生活、一起讀書,氣氛熱鬧,修生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密。「一間睡房有45張床,每天早上6點,學長就會叫大家起床,再一起用拉丁文讚美天主、感謝天主。有次學長一叫,我們同時間下床,但又立刻同時退回床上,原來是水箱漏水,使整個樓層都水浸,拖鞋在周圍飄浮。」雖然是50多年前的事,但今日回想起來陳神父仍感到當中的童年趣味。

當時的教授大多是外國神父,陳神父說上課氣氛「嚴肅,說英語時,我們又未必聽得明」,所以關係有點疏離;有一位教哲學的華人神父深得修生喜愛,「我們都以他為模範」,但後來那位神父離開鐸職,「同學都失望,感到迷惑。」可幸後來神師開解他們,提醒要跟隨的應該是耶穌;現在回想起來,這事也淨化了他們追求聖召的動機。

與陳神父一起晉鐸的還有四位神父,說到他們的相處,陳神父指雖然五人性格完全不同,但當中學習到互相遷就。

修院培育 克服困難

與陳志明一起晉鐸的閻德龍神父,最深刻的經驗是克服了自己的憂慮而當上神父。

閻神父回應聖召時,最初是想當修會修士,當時還年輕的他,除了擔心神父開彌撒要喝太多聖血而醉倒外,還擔心要面對殯葬禮儀,而且自己不喜歡說話,幾個因素加在一起令他質疑自己不成為神父的可能。

然而,天主當然自有祂的計劃,在聖神修院的培育中,閻神父一一克服了以上的困難,例如在醫院實習期間,便要處理遺體,「我不敢看遺體,在替亡者脫衣時,卻一直解不開衣服,原來我忘記了解鈕扣。」後來經過多次實習,「感覺亡者其實就像睡著一樣,自己也慢慢接受了」。他感謝天主給他這份召叫中的恩寵。

至於早年的修生生活更讓他難忘,當年返學「一日來回修院四次,非常好玩」:每天早上要從修院後下山,乘艇過對面馬路(近香港仔警署現址附近),然後步行到香港仔聖伯多祿中學上學;中午則沿路往返修院午膳,放學後不用趕時間,他與其他修生便會由學校經黃竹坑步行回修院。

暑假實習 補足社會經驗

另一對分享嘉賓是李志源神父和陳德雄神父。他們加入修院時只有十多位修生,雖然人數不多,但為了讓修生學習在生活上互相遷就,他們要兩人一房,李神父說:「一般沒有甚麼,通常就是鼻鼾聲問題,我是最大鼻鼾聲的了。」

「剛入修院時,我也曾擔心修院生活好像自成一國,與世界分開。」於是李神父在先修班時,便於每週六回家前,先到田灣的護理安老院探訪長者。他也曾在暑假被派到尼泊爾照顧智障兒童。到了暑假,修院則安排他們不同的實習崗位,陳德雄神父便曾經跟社工外展隊接觸邊緣青年、跟醫院牧靈探望病人、到工廠做包裝工人。他說修院會因應修生的需要而安排他們不同的實習機會,「我們欠缺甚麼,就安排相關活動。」

兩人憶述,修院生活很多歡樂,例如臨近考試,竟然有修生提議踢夜波紓緩緊張的心情,最後聲浪太大,神長出來示意而他們也懂得及時停止;另外,當放假回家時,修生每人各取瑤柱、蠔豉回修院煲粥;在修院修樹時, 修生便借機會起火煨雞、栗子、蕃薯,生活多姿多采。回想修院生活,李神父仍感到十分開心,同時勉勵現在的修生,「人不算多,所以更加要珍惜彼此的關係。」

「90/50逐個捉」短片系列由去年11月起每月上載一條訪問片段,為期一年。(吳) 

 • 「90/50逐個捉」短片系列:https://bit.ly/2OUTM7G 

 

 

 

圖︰01 修生時期的陳德雄神父(前右二)和 李志源神父(後右一)一起去露營。
       02 修生時期的閻德龍神父(左一)和 陳志明神父(左二)攝於聖神修院。
          (01, 02相片由聖神修院提供)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