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代人】男校、女校、男女校
升中自行收生程序完結了,又到升中統一派位選學校的時候了。升中選校是家庭裡兩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功課。人望高處,再加上近朱者赤,家長總是希望子女能進更好的學校︰第二組別的學生希望能進第一組別學校,第一組別的學生就希望進名校。但原來在派位組別以外,選擇單性別教育還是混合性別教育的學校,家長也有一番考量的。作為家長,你想子女讀「齋校」(男校和女校)嗎?大家又可知道新一代喜歡讀男校、女校,還是男女校呢?
我因好奇詢問了教會內十幾位青年,他們當中超過七成都是「齋校」畢業的。問他們覺得哪類學校對青少年的發展比較好,竟然有七成人認為男女校比較好。(表一)此外,只有三成半受訪青年表示︰他們的家長曾在選校時跟他們討論男女校的因素。不過,當問及他們將來有孩子時會怎樣選學校,卻只有不足三成人說一定會選男女校。(表二)
為甚麼明明覺得男女校比較好,卻又不會選男女校呢?在一次義工服務中,接觸到一群小六學生,隨意問他們升中想讀「齋校」還是男女校,他們都說想讀男女校。可是,他們大多數都報讀了傳統「齋校」。追問下去,原來他們知道選校要選「好學校」,但好的男女校太少太難入了,所以只好選好的「齋校」。
因為大多數家長都會選成績好的學校,公教家長也不能例外了。他們都想孩子入讀天主教的好學校,但天主教的好學校多數都是歷史悠久的傳統「齋校」。在網上翻查《中學概覽2020》,天主教的津貼和直資中學合共有87間,其中只有40間男女校,當中受家長歡迎的英中不到兩成。若加上地區因素,如果孩子有能力上英中,家長又想孩子讀天主教學校的話,其實並沒有太多的選擇。
究竟單性別學校和男女校那一種學校教育對學生發展比較好?教育界仍未有一致的結論。不過我可以肯定:大多數青年人始終比較喜歡男女校。在上文提到的公教青年訪問中,我曾問及如果可以改變母校的男女收生制度,他們有甚麼看法。結果有六成讀「齋校」的青年贊成自己母校收異性學生,而讀男女校的,則全部反對母校變成「齋校」。隨著人口和社會觀念的轉變,本地也曾有男校轉制為男女校。不知道未來會不會出現更多成績好、校譽好的天主教男女校,讓公教家長和學生皆大歡喜呢?
-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青委之友」
圖︰筆者訪問教會內認識的青年所得的非正式統計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