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安老服務的新平衡點

期數
4025
刊登日期
2021.04.09
作者
劉德基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4 月 11 日 復活期第二主日

人口高齡化將會是全球未來20年的重大挑戰。在過去一個世紀,人類平均壽命由1900年約31歲提升至2017年約72歲,升幅超過一倍!但老齡人口急速增長對長期護理服務的需求也拾級而上,全球能否順利應對高齡海嘯仍是未知之數。

計劃追不上變化

以香港為例,人均壽命多年來都在全球排名榜首三名之內。根據政府最新人口推算,本港長者人口將由2019年的132萬(佔總人口的 18.4%)上升至2039年的252萬(33.3%)。儘管政府近年已經加大力度興建安老院舍,但長者人口上升的速度遠遠超過宿位增加的步伐, 最後形成永遠在落後的局面。

個人自由與照顧之間

近日一名九旬長者疑未能適應院舍生活, 最後自行簽字退院。這段新聞令人反思,個人自由與照顧之間的平衡點是否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了?一間大型院舍約有200位中度至嚴重照顧程度的院友,由早上起床、吃早餐、食午餐、如廁、沖涼、做運動、到睡覺,每個環節都是人力密集的工序,實在難以為院友度身訂造起居時間表。但今天的退休人士屬高學歷、高收入一族,他們對自由、私隱以及個人化服務的期望與上一輩大相徑庭。可見院舍這種高度統一化的照顧模式,難以讓新一代長者所接受。

數年前的一齣電影,描述一對退休夫婦正在尋找新居,地產經紀很貼心地介紹屋內已經安裝多個救命鐘,有需要時按動便可。但機靈的太太立即回贈一句:那時候我已經暈倒在地上,如何爬起來按這個救命鐘呢?若同一個情節發生在今天,將會有不同的變化。現時長者只需要在家中安裝一座小型的探測器,探測器會定時發出電磁波感應長者的位置。如果發現長者不尋常地躺在地上,探測器會先發出警告,若果一段時間內未有回應探測器會自動報警。新科技不單減低獨居長者在家中失救的風險,更會進一步使用大數據分析:例如長者每日的步行數據、看電視時數、作息時間等等。若發現異常更會自動通知家人或所屬家庭醫生跟進。

居家安老是大勢所趨,但亦需要科技的配合才可以在個人自由與照顧之間取得新平衡點,讓社會有足夠準備去擁抱高齡海嘯的挑戰。

 

  •  明愛社會工作服務

圖︰ 01 社會要善用科技面對人口老人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