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留鬚不留人﹖ 刻板印象如何影響南亞裔的生活

期數
4025
刊登日期
2021.04.09
作者
曾嘉俊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4 月 11 日 復活期第二主日

N君20餘歲,是生於長於香港的巴基斯坦裔青年,由小學起修讀華語學校,直至大學畢業。他的廣東話和英語十分流利。讀寫中文能力雖不是最好,但也能達到小學程度的讀寫能力。他於大學修讀航空管理課程,希望畢業後能於香港國際機場覓得工作,到時他流利的英語就大派用場,而對中文讀寫要求也大大降低。

畢業一年多,他多次投考機場的工作,包括地勤、服務員、保安員等,並多次獲得面試機會。無論語文和工作知識上,他對每次應聘測試都成竹在胸。但在不止一次面試時,他都被問及鬍子的問題。

他想:真的有顧客會因為服務員留鬚而感到服務不周嗎?如因此而投訴,這是合理的嗎?他感到愕然和被冒犯。他感到窒礙他發展的不是能力,而是外表。

在巴基斯坦文化中,留鬚是男性化的表現,是由兒童長到成人的象徵,是個人身份認同的一部份。氣憤的是,在僱主眼中留鬚含負面印象。「鬍鬚兀突」在廣東話常帶有凌亂,不整潔的含意。他對此甚為不解。留鬚的他是需要花更多時間整理修剪,殊不簡單。若在網上搜尋外國的男演員,留鬚的多不勝數,為何香港社會會執著於剃淨鬍子。

他的遭遇令我想起持槍械劫案屢有發生的80 至90年代,在銀行、珠寶店外當值的南亞裔保安員。當中錫克教的保安員會留有長鬍鬚而且包頭巾,但他們都被委以重任,持槍警戒。此時彼時,分別何在?或許現今較少劫案發生,他們除了警衛外,還要兼顧顧客服務工作。華裔員工在語言上較有優勢,自然較易得到工作。但我也接觸過擔任銀行保安員逾十載,熟悉前堂運作的南亞裔保安員被遣散。我不禁懷疑僱主要求的是一種「正面的」文化印象! 

對南亞裔的刻板印象:長鬚是不潔的,婦女包頭是壓迫的,婚姻是盲婚啞嫁的。就如歐美對華人有種刻板印象,就是華裔家庭都是非常嚴格,家裡有「虎爸虎媽」,不斷操練子女。你被套上這種印象會有何感受呢?就著這些印象,我們有接觸過、了解過他們的感受嗎?N君說他知道香港的南亞裔族群被黑幫招攬,結黨滋事或參與非法活動。所以他會避免到某些場所,潔身自愛,為免被人誤會,也盡力保持正面形象。但他被警察查身份證的次數也不少,相信是他的種族和年齡所致。生活中的障礙和不便,不時令他感到失望,但他思想正面,不會氣餒,求職仍會屢敗屢戰。

人們不知不覺受社會的主流論述影響,我們的行為和判斷準則也隨之被同化。在求職中,僱主不可歧視求職者的性別、家庭崗位、種族,應以求職者的能力作評核。但就礙於一種刻板印象的論述,令南亞裔喪失了工作機會,到頭來是雙輸。

在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中有關《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中提及: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合法的差異。但人格平等卻要求更為人道及比較公平的條件。在人類大家庭內各成員、各民族間,所有經濟、社會上過份的不平等,是一種恥辱並違反社會正義、公平及人性尊嚴,尤其危及社會及國際和平。

故此,教區勞工牧民中心鼓勵僱主提供文化多元的工作空間,並聯絡機場管理局查詢有否種族友善措施,如加拿大對不同宗教信仰的軍人有不同的儀容指標,以令香港社會更能面向國際。

教宗方濟各在本屆(第 106 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文告中說:「一份使人和好並帶來拯救的愛,從聆聽開始。今日的世界,信息不斷地增多,但真實的聆聽卻不復存在。然而,唯有透過謙卑且專注的聆聽,我們才能真正地去和好。」期望社會大眾對不同族群摒除「獵奇」態度,而是從同理心出發,透過接觸關懷與互相聆聽, 破除文化同化,逐步走向文化共融、各盡其才的公民社會。

 

  •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少數族裔服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