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參與教會保育西貢古道項目 楊錦泉推動人與自然和睦共處

期數
4028
刊登日期
2021.04.30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5 月 02 日 復活期第五主日

 

 

「太陽月亮,請讚美上主,歌頌稱揚他,直到永遠!」(達三60)公教童軍領袖楊錦泉多年來培育青少年投入大自然生活,他相信大自然是青年身心靈成長不可或缺的環境,世人都應讚頌上主的一切化工。

西貢是熱門遠足地點,這個美麗的香港「後花園」,擁有豐富的地理景觀,是教導青年認識大自然的好地方。楊錦泉也在西貢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憶:他年少時在這裡參加童軍露營,大學唸地理時不時到這裡考察各種岩石,後來更分別參加公教童軍協會和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協助活化區內的小聖堂。

近年,古道行小組著手復修多間停用的西貢小聖堂,在小堂及附近地方舉辦活動。楊錦泉與古道行小組其他成員,最近亦著手研究如何活化西貢深涌的三王來朝小堂,藉此讓更多人更愛惜生態環境,以及體會天主化工的美好。

於是楊錦泉到深涌考察,走訪村落與田野, 希望疏理當地的人文地理資源,用作教育青年: 「這裡土地肥沃,昔日是客家農村,傳教士教村民築壩防海水,現在仍可見到相關碑石。」既然深涌地理資源豐富,古道行小組便準備在當地舉辦導賞活動。

帶領義工深涌考察
重遊傳教足跡欣賞大自然

古道行為深涌的導賞活動招募了20位教友義工,由明愛陳震夏郊野學園榮休校長兼現任校監楊錦泉,聯同該學園校長4月底帶領他們考察。「義工都非常認真地學習,令我感動,他們能考慮到保育工作應怎樣使村民、土地與動植物和諧共存。」他相信這份保育心也是來自信仰: 「考察以祈禱作開始,祈求天主讓我們一起去保護大自然。我相信這是祈禱的力量,使我們珍惜這份恩典。」

多年來接觸郊野的體驗,令楊錦泉深信大自然靈修是享受寧靜,也是去體會天人合一。「大自然生態中動植物的關係環環相扣,基督徒要細想如何好好看管大地,只保護某一環或減少污染並不足夠,我們要保育整個生態,知道建樓等每個社會決定,如何影響我們的共同家園,這些都是生態通諭《願祢受讚頌》的教導。」這次走過深涌河,他便與義工一起反思城市發展對河道可能造成的影響。

與公教童軍復修西貢小堂
被老村民信仰熱誠打動

楊錦泉對西貢的熱愛,始於他在慈幼會屬校香港鄧鏡波書院參與童軍活動,而母校也成為了他皈依的園地。雖然讀大學時坐船考察過海蝕洞,也攀過西貢區的天然景觀,「但昔日並未留意到西貢的小聖堂,到出了社會工作,服務公教童軍協會時,才認識小堂的歷史。」傳教士於19 世紀末至20世紀前往西貢一帶傳教期間,建立了多條公教村和多間小聖堂。雖然這些小堂已告停用,但留下了傳教足跡,值得細心保育。

楊錦泉後來當上童軍領袖,並於1980年代起服務公教童軍協會,假日帶領童軍到西貢的白沙澳等地,義務清理和維修已荒廢的聖母無玷之心小堂,活化小堂供童軍使用。「協會1982年復修白沙澳時,村內只剩兩戶公教村民居住,次年我們邀請村民到小堂參與彌撒,他們竟然燒炮仗慶祝,場面很震撼。原來村民都很掛念昔日有彌撒開的日子。之後每次開彌撒時,我們都邀請村民參禮,不過他們後來都搬走了。」

老村民對鄉村小堂的感情,讓楊錦泉體會到人文地理也包含了人對土地的感情以至信仰,他後來為公教童軍協會撰寫的《白沙澳:歷史、文化與信仰的傳承》小冊子,便記下聖母無玷之心小堂的歷史。

退休前,楊錦泉於2002至2013年在長洲的明愛陳震夏郊野學園擔任校長,為全港師生提供自然科學及地理科的實地考察課程,從中認識自然生態及保育事宜。這經驗亦讓他今日在推動大自然教育時得心應手。

在西貢以至長洲,楊錦泉體會到郊野的教育活動,能讓青年學會珍惜草木,也淨化心靈。他期望西貢古道能繼續盛載公教文化與人文地理, 成為青年的成長園地。(鄧)

圖︰01 楊錦泉出席古道行的深涌項目展覽
       02 與古道行小組復修小聖堂
       03 帶領深涌考察活動
       04 1990年代帶領公教童軍活動
       05 楊錦泉所著的白沙澳小冊子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