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納爵年】青年如何選擇生命目的

期數
4032
刊登日期
2021.05.28
作者
徐立人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5 月 30 日 天主聖三節

今天有一種現象,就是我們看到周圍的人隸屬於不同信仰,在許多學校和社區皆看到這種日益普遍的信仰多元性。我們當中有不少人是信奉一個傳統宗教,在它的教導下成長。但我們發現當代人傾向不參加傳統的宗教團體,喜歡稱自己是追求「靈性」(Spiritual)生活,而不是「宗教」(Religious)生活。

有些人則對宗教懷疑,他們不信,寧願選擇以世俗方式去生活。然而,無論是那一種選擇,有一點可以肯定,很多青年繼續去探求他們的生命目的;如問:「我是誰?」「我活著是為了甚麼?」「我能給世界帶來甚麼貢獻呢?」這些都是決定生命意義的問題。

我們可以選擇不同方式來回答這些重要問題。就如同有許多我們可以選擇的「門」,每道門都連接到一個不同的地方。我們所選擇的門,就是我們對三個問題的答案,將對我們的生命有重大影響,並主導我們的生活模式。因此,我們需要謹慎地去選擇,但究竟如何選擇才好呢?讓我們把不同的選擇方式,分成為三種選擇,以三道門來代表它們。

第一道門稱為「感覺良好的門」(The Door of “What Feels Good”)——我們選擇那些能使我們感覺良好的。這是按古老的「愉快與痛苦原則」(Pleasure and Pain Principle)作選擇。去作那些使我們感覺良好的,不作那使我感到痛苦的,這是今天流行的選擇方式。可是,當我們選擇這道門,是指按照我們的本能去作選擇。這基本上跟其他動物無異,因為牠們是按其求生本能去作出選擇的。起初,我們可能覺得所作的決定是正確的,但因為我們是基於感覺良好去作考慮,我們所選擇的,或許終究不能引領我們獲得甚麼美善。

我們可選擇的第二道門,稱為「良善的門」(The Door of Good)。這裡,我們不是基於感覺良好或不好去選擇,卻根據甚麼是真正的良善(Good)去選。換句話說,我們選擇甚麼是正確的,而拒絕選擇不正確的。這不是按愉快與痛苦原則,而是基於更高的「倫理道德」(Morality)原則作出選擇。這是較好的選擇方式。當我們奮力追求倫理道德,作正確的事,我們作的選擇便會結出美善的果實。我們不單止去活出一個正直的人生,更可幫助身邊的人,為他們帶來益處。

這裡還有第三道門,可稱為「更大的美善之門」(The Door of the Greater Good)。當我們選擇這道門,不僅僅是因我們感覺良好,也不純為合乎倫理上的「好、善」(Good),而是要追求「更大的善」。即我們不滿足於良善,而渴望達致更大的美善。

一旦我們開始以這方式作選擇,我們便進入辨別「更好、更善」的層次(The Level of Discernment)。例如:當我們決定去服務他人時,我們不是因為道德責任的約束,而是懷著一顆慷慨的心盡力成為「服務他人的人」(A Person for Others),這是一份「更」的精神(可稱“MAGIS”),也因為我們致力於追求更大的善。

當我們進行辨別,在做選擇時,追求更大的善,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生命更重要的目的,因為是更大的善給我們的生命帶來意義。對有信仰的人,我們所追求的,給予我們生命目的和意義的「更大的善」,稱之為天主的旨意。我們相信人在耐心和持續辨別的過程中,可發現他生命更高目的,而在此過程中找到走向天主之路。

讓我們反省:我們如何對這個時代有一份辨別的精神?我們如何超越感覺良好,而尋求真正的、更大的善?我們如何找到我們生命的真正目的和意義? 

 

  •  耶穌會於2021年5月20日至2022年7月31日慶祝「依納爵年」。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