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愛讀書】講故事的專家〔作者︰陳婉君〕
當大家都沉醉在電影夢工場之際,要認清一個事實:「導演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觀點。當你看電影時,你會察覺到,真正有趣的東西是對於電影背後的思考。其他都只是⋯⋯風景。」(節錄自美國導演奧立佛.史東 Oliver Stone)
導演本身是一個非常自我、近乎怪物的角色,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控制狂、迷戀自己、自我耽溺」,他們會異口同聲地說:「你必須為自己拍電影,而不是為觀眾。你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迷戀。」他們會告訴你:電影根本上就是一種探索。以個人因素出發去拍電影,親自發掘探索,這是個私密的過程,諷刺的是,這最終的呈現對象卻是最廣大的觀眾。「拍電影是你為別人所做的事,但是只有當你相信這件事純粹為了你自己而做,它才會成功。」法國導演尚─皮耶.居內(Jean- Pierre Jeunet)說:「為你自己拍電影,這是絕對必要的。你必須為你的第一個觀眾完成這件事,那就是你自己,因為如果你不滿意你自己,別人也不會滿意。」就是這份「對自己的誠實」讓他們當上了導演的位置。
當導演的一個最基本的條件是做個講故事的專家,把故事講得吸引又生動,由順序、倒序、插序等任何一種方式開始講也可以,好似寫詩一樣,元代范德璣的《詩格》:「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要做到承、轉、起、合,少一點功力也不成,最重要是把故事說清楚。電影導演需要有學養、內涵,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去學習,以「豫則立,不豫則廢」的態度去展現自己的創作,在商業與藝術之間取得平衡,既有生存的空間,也不容易被淘汰。
電影不是單靠語言去講故事,如何運用對白、影像、聲音效果及時間等敍述事情,導演要構思好一個電影結構的主軸,掌握場次調配的布局,從中利用環境、物件及場景細節,製造出不同的氣氛;再配以電影音樂、音響、攝影機鏡頭、布光、色彩、道具、服裝、場地等,一個由個人意念所衍生的團隊創作就誕生了,當中少不了眾多專業技術人員所付出的血和汗。西班牙導演佩卓.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表示:導演不要再幻想可以控制甚至必須控制電影的一切。一個人沒有辦法去控制整個劇組,總是無法百分百去控制。美國鬼才導演提姆.波頓(Tim Burton):「導演必須拍他自己的電影,這是絕對必要的,而且在拍攝之前就已經是你的東西了。我從不相信導演聲稱他自己的電影完全符合他腦子裡的想像。這是不可能的。電影片場每天都有一大堆無法控制的事。充其量,你只能冀望這部電影的精神與你的心靈有所共鳴。」但事實是,電影一上畫,第一句播放的是「某某某導演作品」,顧名思義整個創作團隊的功勞都歸功於他一人,而幕後的工作人員的名字永遠放在片尾,用放大鏡也看不清楚的位置。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也是行規。
另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在電影的夢工場中,我們確是需要一個自我迷戀、控制狂的怪物,去發號施令、分配工作,這也是個行之有效的運作模式,導演以他們神奇的魔法力量,使各個崗位因循固有的軌跡而運作,創作出各種的可能性,讓電影行業百花齊放。
《當代名導的電影大師課20位神級導演的第一手訪談,談盡拍電影的正經事和鳥事 Moviemakers’ Master Class》出版社原點/作者 勞倫‧帝拉德(Laurent Tirard)/譯者但唐謨/定價 HKD$160/出版日期2021年4月/ISBN978-957-9072-94-6
- 陳婉君,香港公教真理學會主編。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