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祢受讚頌通諭精神 懷著大愛 改變生活小習慣

期數
4034
刊登日期
2021.06.11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6 月 13 日 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本報訊)「女兒告訴我,她很喜歡行山。」教友蘇天沛多年來鼓勵家人要愛護和多親近大自然,他為女兒的轉變感到高興:「女兒現在三歲,她從最初對郊野不感興趣,到後來慢慢喜歡一草一木。」蘇天沛明白到,保護人類共同家園不能只靠一小撮人減少浪費,也要帶動家人和社會一起努力。

蘇天沛一家最近在西貢深涌郊遊時,邀請了一位當生態導遊的朋友同行,好能認識當地的生態;他讓女兒摸摸樹幹、踩踩泥土、踏踏沙灘,在大自然之下靈修,體會天主創造的美好。

在家中,蘇天沛努力與家人改變生活習慣,從小處去為大自然獻出愛心,「我家會為垃圾分類,方便循環再用。會使用竹纖維製的衛生紙和毛巾,減少消耗木材;飲食也盡量少肉多菜,避吃多添加劑的食物,女兒出生至今便幾乎沒有吃過糖果。」

「一個人過環保生活並不困難,困難是要集合社會力量去推動環保。」蘇天沛本年初便跟幾位志同道合的教友組織了「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小團體,喚醒人們去重視自己與大自然、與天主的密切關係,他們早前舉辦了一次生態旅行,亦不時在臉書分享生態靈修信息。

本年是教宗方濟各的生態通諭《願祢受讚頌》問世五周年,教廷促進全人發展部推出「願祢受讚頌行動平台」,邀請各地教友及團體透過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模式,實踐通諭提及的精神。蘇天沛希望透過新成立的小團體與自己的家庭,去響應上述平台,他相信教友在團體內互相支持,有利於建立綠色的生活習慣。

聆聽大地的呼聲
也聆聽窮人的吶喊

「願祢受讚頌行動平台」提醒眾人去聆聽大地的呼喊,即體察大自然和人類所受的痛苦,也要關心人類大家庭中貧苦的一群。談到香港處境,天主教綠識傳人主席鄭生來神父表示生態皈依需要悔改,以及改變生活,而香港人便需要念及基層人士的困苦:「若你愛窮人,便要愛大地,協助延緩氣候暖化,因為窮人在災害中首當其衝。」剛過去的5月,香港有一半日子錄得「熱夜」,即全日最低溫度在攝氏28度或以上,惟鄭神父的房間今夏仍未開冷氣,這出於多年來的習慣,也是為了節省能源以收環保之效。

學生環保創作
感動了環保公司

在減少碳排放方面,青少年也貢獻了不少新點子。為了協助社會回收小小紙包飲品盒,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學生設計出「洗剪吹機」,只要把飲品盒放進機內,就可以自動清洗、裁剪和吹乾,方便市民去回收紙包飲品盒。他們已製作了這款回收機的模型,希望稍後取得贊助去製造實物。

「學生寫信游說飲品公司回收飲品盒,感動了一家回收公司,讓學生前去參觀,學習如何實踐他們的環保大計。」校長蔡偉傑樂見學生連結了學校與社區,「把個人的環保好習慣,變成改變香港人習慣的環保行動。」

「我們在正規課程加入環保幅度,也透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協助改善自己的社區,也服務有需要人士。」疫情前一年該校學生參與明愛賣物會,另外也舉辦以物易物活動,蔡校長認為要讓學生認識《願祢受讚頌》,便要培育他們關愛基層人士和大地。(鄧) 

 

 

 「願祢受讚頌行動平台」:https://laudatosiactionplatform.org 

 

圖︰ 01「願祢受讚頌行動平台」呼籲教會及團體落實生態通諭。圖為本地教堂建築。(資料圖片) 
        02 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學生研發紙包飲品盒回收機
        03 蘇天沛與家人參與生態旅行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