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女兒教曉我,要做得更好。」 領洗後的柯振澄 學懂面對智障女兒
「為何我的女兒是智障者?過去我認定這是我的問題,自問是我犯了錯而受天主懲罰?是報應?然而在慕道期間,曾聽到有人分享指出,女兒的臨在,是天主對我的磨鍊,她讓我更倚靠天主。聽到這裡,我釋懷了。」信徒柯振澄需要長時間照顧智障女兒,但現在他愈來愈體會到智障孩子在家中是天主賜予的禮物。每到父親節時,不少子女也會相約父親慶祝,但他不求女兒做甚麼,只要看到「她的笑臉,每次外出她總會拖著我的手,有時更給我擁抱,錫我和媽媽,已很窩心。」
育有兩女一子的柯振澄,幼女柯雪妍一歲時發現屬中度智障,學習遲緩,平衡力有問題。女兒確診智障後,家人隨即為她進行腦部、眼、耳等的檢查,又作DNA檢驗,但都找不到病因。他指出太太在懷孕初期也有抽羊胎水化驗,結果也沒有異常,「我一直相信科學,但卻找不出女兒患病的徵兆。我當時真想不通,但現在回看,相信是天主的安排。」
政府的資料顯示,智障人士成人宿位輪候時間是12年以上,宿位短缺,智障人士離開特殊學校後便要由家長照顧。雪妍的情況也一樣。現年24歲的雪妍,19歲那年離開特殊學校,平日會到日間展能中心學習,但每次帶她到展能中心前,總要與她角力一番,「她最會拒絕人,早上不想刷牙,不喜歡外出便躲起來,心情不好時坐車會大叫,每次也令人筋疲力竭。」
照顧幼女 身心疲累
柯振澄讀理科出身,大學時主修生物,副修生物化學,退休前在天主教的中學執教36年,唯獨是對信仰不感興趣,「我教科學,信的是進化論,天主教的事對我沒有關係。」
自言曾經由理性主導的他,六年前開始接觸教會,一切也因著女兒開始。「2011年退休後,我雖然享有一筆退休金養老,但每當想到要照顧智障女兒一生,便感到徬徨無助。退休後我時常憂慮女兒的事,更擔心家庭經濟。」
退休前幼女主要由太太照顧,退休後便由夫婦兩人合作,但這叫柯振澄重新適應退休生活,因為女兒無時無刻也要求父母的關注,每次發脾氣便叫囂吵鬧,當她半夜睡不著,夫妻倆便要「捱夜」陪伴左右。這種生活令他身心疲倦,所以當有一次朋友邀請他到聖母堂參與101信仰聚會時,從沒想過信教的他也應承出席,希望心靈上得到轉化。
聚會後他加入了慕道團。
柯振澄2015年在聖母堂領洗,同年他的太太和幼女也在另一堂區領洗,「太太想透過教會去幫助女兒成長,我則因常憂慮女兒日後的生活而接觸信仰。」
說到這裡,言談中他感謝太太照顧家庭,也為自己的脾氣而歉疚:過去他沒耐性、易發怒和執著,家人體諒他教書勞心而遷就他,但面對幼女情緒失控,他作為爸爸耐不住也發脾氣,這不但無補於事,更令事情變糟,可幸領洗後他開始學會凡事放下。
女兒成為父母人生明燈
領洗後,他漸漸學會對家人有耐性、做事不計較、懂得謙卑待人。回想從前因憂慮智障女兒的事,而去接觸教會並領洗入教,她竟成了他尋找人生方向的引路燈!「女兒雖有缺陷,但她卻幫助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也因為她,我回應了天主的召叫成為教友。現在我也把握福傳機會,讓更多人認識信仰。」
在教會,他參加聖言分享聚會,近兩年又加入堂區的男士會,定期到區內男士院舍服務,又不時分享育養智障孩子的經歷,希望讓其他人明白生活中總有困難,但重要的是人們互相陪伴,彼此支持,「住在男士院舍的人暫時無家可歸,但也希望他們可以積極面對前路。」
柯振澄坦言,作為爸爸定會憂慮孩子的前路,「我71歲了,大女和二子也有自己的生活,當我與太太老去以後,幼女怎麼辦?我不知道。但我會時常祈禱,讓心靈得到安慰。」
平日下午他到展能中心接雪妍放學後,總會在回家途中帶她到聖母堂祈禱,「我喜歡到聖堂祈禱,她便陪伴我。」成年的雪妍仍只停留在四、五歲的心智,在這位爸爸眼中,女兒卻是天主派到家中的天使:因著女兒他學會積極面對前路,在這父親節他感謝女兒改變了他的生命,也希望日後繼續手拖著手,一起走前路,「女兒教曉我,要做得更好。」(高)
圖︰ 01 柯振澄喜歡與女兒四處去,女兒則常繞著他的手,可見父女親情。
02 柯振澄於2015年領洗
03 疫情前在堂區男士會聚會中分享信仰(右二為柯振澄)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