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牧助更生協會自主空間 陪伴更生人士與天主相遇

期數
4036
刊登日期
2021.06.25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6 月 27 日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本報訊)服務釋囚的善牧助更生協會6月起在九龍灣啟用新會址「自主空間」,選用這個名字,是寄望會址成為「人自己與天主相遇的地方」。

更生人士 Armani 是協會更生義工隊的一員,1997年被控謀殺而判處入獄的他,在監房21年後終於在2018年獲釋重回社會,他說在獄中遇有神父或牧師探訪令他最為感動,因為監獄生活單調,少有接觸外來人士的機會。

服刑期間,Armani 曾因不能陪伴患病的父母而感到無能為力,但幸好得到來訪宗教人士的安慰,給他帶來平安,也讓他不再怨天尤人,並且學懂在獄中以書信去問候家人。

Armani 出獄後認識到善牧助更生協會,開始參與義工服務,例如派物資給社會上的有需要人士,「經歷過坐監的日子,如今一個月一次的義工服務,讓我心靈得到滿足。」

善牧助更生協會過去一直陪伴更生人士與天主相遇,為更好服務更生人士,新會址「自主空間」設有講座空間、自主休憩空間和會客室,並於6月19日舉行祝聖禮,由協會神師郭偉基神父主禮。郭神父指出天主是愛,鼓勵協會及其友好努力福傳,「天主給我們手和口,傳達天主如何愛每一個人。」

協會義工探訪監獄、寫信給囚友、為青少年開展生命教育等。協會設立了「白冷羊棧」家舍,為更生人士提供住宿;亦開展「扶守行動」,讓更生人士協助有需要者進行家居小型維修工程等。

協會董事呂淑賢表示,會方除了向更生人士提供生活上的援助外,也關心他們的心靈;當中「更生義工隊」便是由協會義工和更生人士一起服務社會,回饋社會人士。

互動體驗 囚友故事作藍本

「自主空間」面積約1,100呎,協會也將提供新的服務,包括舉辦論壇,展出在囚人士的藝術作品。

此外,協會亦將與另一探監善會思定會合辦體驗館活動,以更生人士的真實個案,讓參加青年投入角色去做不同的抉擇,並反思當中的價值觀。

思定會培育幹事廖逸文跟隨善會探監30多年,不時探訪青少年教導所,退休前任職教師的他認為,互動體驗可以讓青少年更深入地反思生活,「學校教不要吸煙、吸毒,但學生未必聽得進去」,反觀體驗活動則可加深參加者感受。

獄中領洗入教
出獄後矢志服務更生者

善牧助更生協會於2016年成立,那一年為協會創辦人之一張文達是重生的一年:他結束26年鐵窗生涯可以重投社會。

張文達1990年因謀殺罪而被判終身監禁,獄中他認識了來訪的神父修女,學習道理,並在2005年領洗入教。但服刑時姐姐與媽媽先後患癌症與中風,回到天家,奈何他身在獄中不能去照顧家人,這令他十分悔憾。

一天晚上,他閃過輕生的念頭,於是去讀聖經祈禱,當時腦海中出現一個景象:想到前路有很多困難,在他打算放棄時,有人拖著他前行,當他與那人角力時,原來已走過了困難;更發現那人是受了傷的耶穌。

就是那一晚,他重回天主的身邊,並訂下去幫助其他囚友的目標。2016年他獲釋離開赤柱監獄時,回望監獄心中對天主說:「以後有甚麼召叫,你找我!」

稍作安頓後,他便以過來人的身份,到堂區與學校分享自身經歷和信仰,又探訪和陪伴其他在囚者和更生人士。同年成立了善牧助更生協會,希望以他的生命軌跡,讓更迷失的人與天主相遇。(吳) 

圖︰01 善牧助更生協會「自主空間」祝聖禮
       02 在囚人士的藝術創作
       03 協會總幹事張文達
       04 協會義工隊探訪有需要人士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