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普世博愛運動龔聖美 拆開圍牆才有合一交談
「如果沒有交談,來自不同傳統的基督宗教信徒,就只能隔著圍牆去了解對方。」普世博愛運動核心成員龔聖美近年努力聚集不同基督宗派的代表去翻譯合一文件,也為合一祈禱週工作人員舉辦靈修聚會與退省,好能增進彼此間的友誼———因為她相信,祈禱與友誼,最能拆開人際間的圍牆,去推動合一交談。
天主教與基督教合作翻譯因信成義╱稱義聯合聲明合一中譯本,最近發布最新的第三版,先後共有五個宗派簽署,擔任修訂小組聯絡人的教區基督徒合一委員會委員龔聖美,體會到這份合一交談成果是來自彼此的尊重:「大家都很努力去了解對方,令原本想不通的難題,最終都能解決得到。」
在這個跨越約十年的翻譯項目中,龔聖美相信不同宗派翻譯成員之間的默契,亦源自彼此間的祈禱;過程中她會主動聯絡其他宗派的代表,促進大家深入溝通,「在合一交談上,陪伴我克服困難的,是普世博愛運動共融合一的靈修。」在普世博愛運動她學懂了接納和欣賞差異,這幫助她集合眾人的智慧去完成工作。「翻譯過程也是合一的體驗, 也要從教會經驗去出發,例如『communion』一詞,意思可以是共融或聖體,而在合一語境和一些情況下,也可以指向不同的宗派的共融。我們的工作就是集合不同宗派的專家,譯出大家都能接受、反映共識的中文版本,這過程相當順利,因為大家都在互相欣賞和對話之中合作。」
帶領合一旅程 反思宗教改革
除了以上的翻譯工作,令龔聖美感受到聖神同在的,是2017年天主教與基督教團體合辦「宗教改革」五百周年合一之旅。參加者從宗教改革的發源地德國威登堡(Wittenberg)開始,走到曾召開大公會議去回應宗教改革的意大利特倫多(Trent),然後前往梵蒂岡拜會教宗方濟各,她喜見基督教的參加者,也樂意接受教宗的勉勵與祝福。
龔聖美是這合一之旅的團長之一,她感受到這趟旅程,「不但幫助參加者去追溯昔日的共同根源,從歷史去正視合一的重要,更重要的,是在這十多天內大家一起生活、祈禱、參與禮儀,締結出深厚的友誼去回應我們同一的根源。」旅程中,她特意與其他團長安排這24位團員探訪歐洲推動合一的團體,藉此提醒眾人重視合一的培育;在意大利,她安排眾人到訪當地多間普世博愛運動的中心,體會共融的靈修。
「基督新教的團友也參與我們的彌撒,我們領聖體,他們則雙手交疊在胸前,接受神父祝福。我們也參與對方的崇拜,他們領聖餐,我們則接受牧師的祝福。這正是互相接納。我為大家仍未能領受同一聖體而難過,但這也提醒我們要繼續努力走向合一。」她說:「在旅程中,大家培養出來的友誼也開始令『圍牆』倒下。回港後大家建立了聯絡群組,近來也在疫情下仍能互相慰問。」此外,大家也繼續投入合一交談和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活動。
渡獻身生活 促進人際相遇
推動合一正是普世博愛運動成員的召叫,而龔聖美也一直學習去讓自己和別人開放心靈,促進人際間的真誠相遇。這份合一情,可追溯至60年代末中學暑假時的一次活動。當年她在同學引領下,參加了普世博愛運動在香港舉辦的青年聚會,成員對青年的心靈關顧,令她欣賞這運動:「那不只是一次開心的聚會,普世博愛運動的核心成員關心每個人心底的需要。他們見到有參加者未能領聖體,便了解他們的困難和給予關顧。」
及至普世博愛運動1972年正式在香港成立團體,團體共融合一的靈修深深吸引了龔聖美,1973年她決心遠赴意大利盧比亞諾(Lupiano)接受培育,準備渡神貧、貞潔、服從的獻身生活,「我想過入修院,但希望能夠更入世地陪伴人們面對生活中的起跌。」
在盧比亞諾,來自不同地方的成員學習以福音精神過團體生活。「有些時段,學員要一起在工廠造聖母像。種種安排讓我們學習為耶穌去放下自己,也愛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人。」她說:「有個女孩子不時吹口哨,最初我覺得她很輕挑,不喜歡她。但後來我病倒了,卻是她最關心我,又主動幫助我。這份友情令我學懂放下對別人的偏見。」
80年代,龔聖美回港服務,開始時為耶穌會中華省擔任秘書,平日忙於翻譯教會文件,她意料不到的是,這份翻譯經驗讓她能為合一服務多出一分力。
「天主透過人與人之間的相遇,讓我們學習去為愛而放下自己。」在合一工作之中,龔聖美致力讓各方交談,當看見人們願意放下己見,開始聆聽對方,這是她最感恩的,也讓她更有動力去完成這「願眾人合而為一」的工作。(鄧)
圖︰01 2017年香港天主教與基督教代表參加「合一之旅」,行程中獲安排與教宗方濟各見面。
02 出席本地合一聚會,引介天主教神父與信義會牧師互相交流。
03 本地普世博愛運動的團體生活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