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納爵年】依納爵的皈依 給父母和老師有何啟示?

期數
4038
刊登日期
2021.07.09
作者
蘇英麟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7 月 11 日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若果把皈依看成是一種深度的成長,那麼依納爵的皈依經驗對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會有所啟發,從中也可窺探耶穌會教育的一些特點。 

起點與歷程

500年前,一個炮彈炸碎了依納爵的「生涯規劃」!他有明確的目標,也把自己放在能達到這目標的跑道上。但經此一役,他「輸在起跑線」!往後的發展卻證明了這個所謂的「輸」對他的人生(以至無數的其他人的人生)起了關鍵而積極的作用! 

值得深思的是,挫折是否成長的必經歷程?世上是否有「無痛」的成長?筆者相信「事情發展不似預期」是成長的必經之途。因為學習與成長都必然牽涉一些「新」、即之前沒有的原素:小則是新的資料、知識,大則可以是新的觀念、視野、以至人生觀。這「發展不似預期」的失衡狀態是否一種挫折?是否一定會痛?那就要視乎當事人怎樣看待經歷。

所以,看似合理的「贏在起跑線」的期許,其實可能窒礙成長。相反,不以起點以致往後的不同點的遭遇論成敗、贏輸,而是轉過念頭,把這些點都連起來,整體地看作是一個「成長歷程」,中間的高低起伏都是成長的養分,這心態不但有助於培育,更可減少給自己和孩子的壓力。 

經驗與反思

依納爵的挫折只給了他成長的「契機」。能充份利用這契機,在於他反覆細味自己和聖人的真實經驗,並以心智、感受、想像等反省當中對於他生命的意義。這裡有兩點啟示: 

第一,要把經歷「變成」養分,我們首先就要把它「看成」是養分,無論好受的或難受的,都是天主給我們的禮物。而其他人的經驗,若果我們能夠以同理心去體會,也是十分有用的。

第二,要吸收經驗當中的養分,我們便需要透過反省去「消化」。值得注意的是依納爵式的反省,遠遠超過純理性的思考,也並非志在找出對錯的「檢討」,因為「經驗」這一份禮物「此中有深意」,但我們的意識操作往往為有「效率」地以固有的認知去應付日常的生活所需和瞬息萬變的外來資訊,偏向理性以及目標為本,而停留在意識淺層。這對於成長來說,卻沒有「效益」。 

空間與陪伴

所以,有利於成長的反省需要有空間和時間醞釀。依納爵因養病而被迫困在床上數月,當中也沒有雜務纏身,這正好為他提供了難得的寧靜、時間和空間,去細味經驗,並以之作出深度的反省,重新整理人生,以達致根本性的轉化。我們為子女或學生的學習日程籌謀時,是否也有為他們的成長預留足夠的空間和時間? 

除了提供空間,父母或老師也擔當了陪伴的角色。就如當依納爵在養病時,他獲得他敬愛的嫂子的照顧。她本身就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 這當中已有身教。而產生關鍵作用的兩本書《耶穌傳》和《聖人列傳》,就是由她找來的。這對於依納爵來說絕對是一個「新」的元素,因為若有選擇,他本人斷不會要求看這兩本書。

所以,依納爵式的培育,父母和老師都有重要的陪伴角色。依納爵皈依時雖已三十,但我們仍可從他身旁的人中看到某些關於陪伴的特點:身教,在互相尊重和信任的關係中注入新元素,並提供適當空間以作反省、醞釀、分辨。

依納爵的皈依經驗含蘊豐富,本文透過反省他這真實而珍貴的經驗,希望有助父母和老師思考成長與培育之義。(十一) 

 

  •  耶穌會於2021年5月20日至2022年7月31日慶祝「依納爵年」。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