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愛讀書】地球的吶喊〔作者︰陳婉君〕

期數
4039
刊登日期
2021.07.16
作者
陳婉君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7 月 18 日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GIS 不只讓我們看到地圖,也看到了物體式現象間彼此的空間對應關係,及其相對位置可能隱含的意義。政府面對自然資源管理、污染事件的危機處理,或在道路規畫、生態保育、醫療保健、傳染病源追蹤等,都能藉由 GIS 的『透視』功能,對規畫做科學化的客觀評估,以獲取最佳的決策導向。」

地圖是一種溝通的工具,跟語言文字一樣。地圖上看似不變的大地、山川和海洋,卻是無時無刻地變動。在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以及電腦繪圖軟體未普及之前,地圖主要是以手工繪製,現在就是配合電腦繪圖軟件繪製,我們可從地圖預見未來無論在生活環境品質、交通運輸規畫、市場人口分析、疾病擴散防治、醫療公共衞生、生態保育或跨學術研究等多方領域,任何與地理資訊有關的內容,藉著電腦大數據的處理,將整個地球的數據資料及具體面貌確切地呈現出來。跟大家分享幾張有趣的地圖:

一張由美國國防氣象衞星計畫蒐集的資料所繪製成的「全球夜晚燈火圖」,可以看出城市經常沿著海岸線及主要交通路線發展,沿途燈火通明;亦反映出最明亮的是都市化發展最明顯的地區,包括美東、歐洲、日本等地,但是燈火的亮度卻不一定與人口密度成正比,如人口最多的中國、印尼等,在圖中的亮度就不及西歐及美東。地球表面有很大的面積是在夜晚幾乎沒有燈光,南極洲是全黑,非洲及南美亞馬遜叢林的夜晚也是黑暗的;澳洲、蒙古、西藏、西伯利亞和加拿大北部的極地都是燈火寥落。這些數據可以反映人口分布的情況、城市化的發展及對自然環境的衝擊等。 

一張由美國航空與太空總署 NASA 所發射的 Terra 衞星,蒐集了地球影像數位資料製作而成的「全球土地利用圖」,把衞星數據劃分為16種地表覆蓋類型,如針葉林、草原區、沼澤濕地、都市建築用地、終年冰雪區及農地等,地圖也反映了碳循環及全球溫室效應的分布,讓科學家及土地決策者掌握更多地球生態體系的變化及土地使用模式的資料等。

一張由美國航太總署利用衞星蒐集資料並繪製了「全球閃電資料圖」,記錄了閃電的空間分布,在北半球,閃電主要發生在夏季,但在赤道附近,閃電則主要發生在春、夏二季。如能預測到閃電的出現,則可預防閃電所引起的森林大火,甚至可以更準確地作氣象預報。我們也可從 GIS 地圖中發現熱帶雨林的消失、北極冰帽的溶化、喜馬拉雅山岳冰河的退卻、歐洲熱浪、加州大火、全球暖化等地球嚴重被破壞的問題,教宗方濟各說:「如果一切都彼此相連,我們就難以想像這場影響全球的災難與我們應對現實的方式,以及自認為是個人生活和萬事萬物最終主宰的生活態度無關。我並不是說這場災難是天主的懲罰;可是,若解釋說這是人類破壞大自然後要付出的代價,亦非具說服力。現實本身正在呼喊和反抗。」我們需要反思自己生活,好能醒覺天主的啟示。


《地圖會說話:從 GPS 衞星定位到智慧手機地圖,不可不知的地理資訊應用》出版社奇光出版/作者李文堯、林心雅/定價HKD$160/出版日期2021年4月/ ISBN978-986-99274-8-2 

•  陳婉君,香港公教真理學會主編。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