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播種仁愛 同建天家 徐錦堯神父譜出半世紀牧者之歌

期數
4042
刊登日期
2021.08.06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8 月 08 日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天下眾人,跨過分歧,大家一同建天家,願天下萬民,相信不相信,不分彼此都是一家人。」徐錦堯神父把一首調子輕快的聖誕歌《Transeamus》,重新填詞改為「聖三歌」《天主愛人》,分享他過去50年鐸職中,與教友一起建設天國的願景。

「聖三的道理是天主教的精華;落實了,就是大同,就是天國。」這首晉鐸金禧主題曲,訴說了徐錦堯神父大半生的夢想。「教友常唸『我們的天父』,我們與天主建立關係,也要與人建立關係、愛別人。」這些年來徐神父為此寫下了多首樂曲,也透過培育工作,鼓勵教友愛主愛人。

打開厚厚的《頌恩》,原來好些彌撒中常唱的歌曲,都是由徐錦堯神父作曲填詞的;他有時會拿起結他,或彈起鋼琴,與教友唱《頌恩》的歌。

「晉鐸金禧主題曲《天主愛人》的原曲,是我入小修院第二年,即1957年學到的。」徐神父在修院開始接受聖樂培育,但啟蒙他愛上音樂的,則是中國的韻文,「爸爸教我中國文化,讓我從小就接觸古文。」

修生時期,徐神父先去學五線譜和基本樂理,隨後學鋼琴,不久便能夠流暢地彈奏樂曲,也能作曲填詞。他喜歡即興創作,「我們要時刻偕同主耶穌生活,因此曲詞都是平日的感悟。」故此一詞一曲,都是他的牧民理念。

體會到以音樂傳遞信仰的美好,讓徐神父70年代擔任教友總會指導司鐸期間,主編及推動出版《頌恩》(1976年初版),幫助更多教友透過詠唱教會歌曲去加深信仰,同時推動聖樂本地化:「我們也希望這歌集有中國風味。於是我們收集了大量的中國音樂大師江文也的作品,例如是聖母經和天真(聖詠131)。」

「千萬人中祂最美好,人人都應當知道」

「人人都應當知道,人人都應知道,耶穌是誰?耶穌是誰?……祂是道路真理生命,祂是照世的光明,千萬人中祂最美好,人人都應當知道。」徐神父1976年為《人人都應當知道》填上歌詞,表達他宣講基督的福傳心。

徐錦堯神父每年都會開展新的慕道團,有時在聚會開始時,他會在鋼琴前彈奏信仰歌曲,帶領眾人在歌詠中祈禱,好能以歌曲作培育引子。

他認為牧者不只要宣講,也要陪伴教友生活信仰,「早期我服務長沙灣基督君王堂(後歸入聖老楞佐堂)時,便為教友舉辦兩週的生活班,參加者日間照常上班,晚上在堂區一起祈禱、分享……慕道教材《正視人生的信仰》,也是我邀請一班根基較深的教友,透過兩週的生活班集思寫成初稿,經過修訂及試教才出書。」

徐神父於1986年創立「公教教研中心」,在香港準備九七回歸之時,透過培育與研究等工作,帶領教友為社會作出貢獻,擔任中心總幹事的他便負責慕道團。他又組織多個基基團,幫助在教研領洗的新教友延續,同時又協助不同堂區成立基基團。

不少在教研中心聽過他琴音的慕道者,如今都領洗入教了,「為教友付洗時,我會哭,第一次更像迎接子女出生。我也弄不清自己是以淚還是以水為教友洗禮了。」

「你要愛你的鄰人,如我愛你」

徐神父另一個展歌喉的機會,是以往近廿年來,接待內地教會人士來港接受培育。聚會上,徐神父通常會先奏彈一曲,與眾人在愛的氛圍中唱歌,才分享信仰。「90年代起,我也每月到內地為不同的地方教會和修院作培訓的工作。」

徐神父喜見這份工作,逐漸令兩地教會人士建立信任與情誼。他相信,基督徒的愛應如《有一新誡命》一曲,敢於愛鄰人,而這份愛不應受地域與立場所限,應愛自己的同胞以至所有人。 

所以在五十年的鐸職中,他特別感激胡振中樞機的信任,讓他透過教研為內地教會人士開展培育。

腦瘤奪去左耳聽覺
奪不走平安與彈琴興致

「彈琴尤其是管風琴,講求手、心、眼、雙腳以至全身協調,體現何謂和諧。而昔日在羅馬接神學培育時期,為聖堂彈管風琴,讓我感到禮儀的莊嚴,很榮幸曾在聖伯多祿大殿,為教宗保祿六世主祭的彌撒彈琴。」在教會活動中彈得一手好鋼琴,讓徐神父的福傳與培育工作更得心應手。

歌聲年復年在徐神父耳邊迴響,但2003年突如其來的腦瘤,壓壞了他的聽覺神經,左耳自此幾乎失聰。「中、西名醫,連偏方都試過無數,可惜不奏效。起初我感到煩躁,可幸慢慢變得平安。」徐神父仍一直堅持彈鋼琴,因為他相信音樂是自己信心的來源之一。

「如果要我形容,我會說我的鐸職是一首『感恩之歌』,縱有挫折,但愈活出信仰,愈起勁。」展望未來的鐸職,徐神父最希望能培育教友去傳承信仰與主愛,在生活中分享自己的信仰之歌,在歌聲中一起建設天國。(鄧) 

圖︰ 01 徐錦堯神父熱愛音樂,《頌恩》內好些作品都是出自他手筆。
        02 與胡振中樞機共祭
        03 從徐誠斌主教手中領受鐸品
        04 兒時與媽媽及兩位妹妹合影
        05 1966年在大會堂指揮修生詠唱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