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愛讀書】堅持勿輕言放棄〔作者︰陳婉君〕
張家朗:「希望大家可以想得更遠,只要努力不放棄,大家都會做到。」
1996年,在亞特蘭大奧運滑浪風帆項目中,李麗珊為香港奪取首面奧運金牌,賽後受訪問時稱:「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這句話足足流行了25年;直到東京奧運2020(於2021年舉行),在花劍項目中,張家朗也取得一面金牌,他講述感受時說:「再退都唔係辦法。」坊間隨即把金句結合:「香港人唔係垃圾,再退都唔係辦法。」相信又會再流行最少50年。
《文史知識》(月刊)是由中華書局出版的刊物,創刊於1981年,刊登的文章題材有中國古代文學、藝術、文史哲等。本書結集了當年最受歡迎的欄目,並且有系統地編輯成《文史知識叢書》系列,邀請了夏承燾(中國現代詞學的開拓者)、朱東潤(中國著名的傳記史家)、周祖謨(中國文字學、音韻、訓詁、文獻學家)、何其芳(中國文學評論家、紅學理論家)、王運熙(中國文學批評史專家)等知名文史哲學家,以「與青年人談治學」為題發表了做學問的態度和方法的文章,如中國歷史學家鄭天挺教授,強調研究歷史的五個重要的態度:「深廣新嚴通」。一、深:包括事實,多問幾個為甚麼,深入追下去;二、廣:要求詳細,還要廣泛聯繫;三、新:要求不斷提出新資料、新問題、新見解,核實新資料,解決新問題,證明新見解;四、嚴:要嚴格、不虛構,不附會,要事事有來歷,處處有交代,要說清楚,不迴避問題;五、通:找出規律,前後一貫。這些治學的要求不也正正是做人應有的態度嗎?
錢穆幼時喪父,身處逆境,他從沒有放棄讀書的信念,竟以自學成才,自1912年始,在鄉村任小、中學教師,直至1930年,經歷史學家顧頡剛引薦,加入北平燕京大學執教。抗戰以前,錢穆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平師範大學教授,講授先秦及近三百年來學術思想史等。1949年,錢穆隻身來到香港,與唐君毅、張丕介等人創辦了亞洲文商學院,1950年更名為新亞書院。錢穆親撰《新亞學規》,共24條,其中一條為「做人的最高基礎在求學,求學之最高旨趣在做人」。錢穆親身作了人生最好的示範:「貧時不忘其樂,達時不忘其憂,處高位不忘其志。」現代思想家唐君毅亦強調:「中國的文化精神,即重人的精神。以人之精神上通於天而下達於地,使人能頂天立地於宇宙間。中國之道德倫理思想與哲學思想的核心,即在指出人的尊嚴,維持人的尊嚴。」做學問跟做人一樣,懂得自尊自重,不得言敗,永不放棄。耶穌會的意大利籍利瑪竇神父,在1583年(明神宗萬曆十一年)到中國居住,學習漢語,認識中國文化,深得明朝士大夫的敬重,尊稱為「泰西儒士」,以「不放棄平民百姓」的堅持,開拓在華福傳的艱辛之路。
有獎牌固然高興,但總不能忘記其他香港運動員的努力,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運動員經過長時間的付出和努力,需要無比的毅力和堅持才可達成目標。祝願香港的所有運動員,一起加油努力!永不放棄!
《與青年朋友談治學》出版社中華書局/作者文史知識編輯部/出版日期1983年3月
• 陳婉君,香港公教真理學會主編。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