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小團體】往事並不如煙 信仰小團體牧民訓導
夏日的陽光灑落維港的波濤上,築成一道金光閃爍的橋。回憶的精靈,踏著輕盈的步伐,沿橋走向時間的深處,回到上個世紀80年代。
1989年,胡振中樞機發表了《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清晰指示香港未來十年的牧民路向:「希望香港全體的天主子民,上下一心,為未來十年的理想路向,共同努力。」牧函其中一項重要牧民方向,便是發展信仰小團體。1994年,教區發表了《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中期報告及計劃書,檢討過去五年的牧民成果。關於小團體的部份,報告言簡意賅指出:「經過了三年的努力,我們在意識推廣、推動設立信仰小團體、訓練小團體領袖和探討信仰小團體的發展方向上,達到了某程度的成果。可是,整體而言,與我們所定目標距離尚遠,有待檢討。」
1975年12月8日,教宗保祿六世於聖母始胎無染原罪慶典日,在羅馬發表了《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勸諭,訓示普世教會發展信仰小團體:「58.上屆全球主教會議特別著重『小團體』(Small Communities)⋯⋯它們之產生是因為需要更深刻地度教會的生活,或由於渴望一個更合乎人性的幅度,而這種情形在較大的教會團體內很難實現⋯⋯他們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傾聽及默想天主聖言、領聖事及友愛的聯繫⋯⋯為正義而奮鬥、協助貧困及為人性發展而努力。」
1990年12月7日,梵二《教會傳教工作法令》公布25周年,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羅馬聖伯鐸大殿發表《救主的使命》通諭,鼓勵全教會推廣信仰小團體:「51. 在新興教會裡有一種快速成長的現象——有時在主教們和主教團的扶植之下,成為牧靈的優先——即是『教會基層團體』(也有其他名稱),情況正在顯示這是基督徒的陶成和往外傳教的良好所在。這些是基督徒的團體,在家庭層次或在相似的侷限場所,相聚在一起祈禱,閱讀聖經,學習教理,並且為了能有共同的承諾而討論人和教會的問題。這些團體是教會內活力的標記,陶成和傳播福音的工具,是達成以『愛的文明』為基礎的新社會的堅實出發點⋯⋯這些團體分散開來,並組織堂區團體,但它們常保持與堂區團體的結合。」
上面的教會文件清楚訓示,發展信仰小團體,是普世教會的牧民方向,香港教區洞識時代的徵兆,以具體的行動回應,其中蘊涵的智慧,值得肯定。
2011年,湯漢樞機於復活節牧函裡,開宗明義重申2002年《教區會議文獻》第一組「教友培育與職務」的主旨,鼓勵每位教友,尤其是新教友,加入信仰小團體,好能延續慕道過程中的經驗和成長,深化信仰生活。牧函並闡釋《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有關小團體的神學內涵:「信仰小團體可以『不同的內涵和形式』出現,意即可以是善會、基基團、教友鄰社小組等。」
曾有一段時間,香港教區牧者對堂區善會和基基團的牧養角色,存有不同理解,甚至將二者對立,上述復活節牧函徹底解決了此一神學爭論,為教區長遠推廣小團體奠下堅實的神學基礎,胡、湯兩位樞機的牧民睿智,如兩顆明星, 閃耀天際!
身處21世紀的香港,我們恪遵教會的訓導,探索香港教區的牧民路向。信仰小團體,就是我們腳步前的明燈,引領我們實踐救主的使命,將福音傳遍整個東方之珠!(二)
- 天主教信仰小團體發展中心,以研究、培育及發展天主教信仰小團體為使命的教區善會。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