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姓名和聖名

期數
4045
刊登日期
2021.08.27
作者
梁偉才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8 月 29 日 常年期第廿二主日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家人都會為這個新成員改一個有意思的名字,喻意對這嬰孩的期望。有些名字比較簡單,直接記述一個與這嬰孩相關的事件,例如:陳四,他是家中排行第四,又或者「李東智」,取其音,指出他是在「冬至」那天出生。另外,有一些名字並非直接表達對這孩子的期望,而是家人本身的願望,例如:不少女性也叫「希怡」,可能是家人希望家中有一個男孩。當然,很多父母或長輩都對新生小孩寄以厚望,例如:「展鵬」、「永樂」、「嘉芬」等等,有時甚至會付費邀請專家為孩子取名。至於天主教教友家庭當中,作為父母的,經驗到生命的可貴及獨特,很多人會為孩子改名為「天恩」、「天賜」、「頌恩」等。

的確,在我們的社會中,名字是代表著整個人,正所謂:「唔怕生壞命,最怕改錯名。」這並非是風水命運的事宜,而是在生活中所綜合的經驗,每個人的名字都盛載了整個人的人生。有些人由於在生命中遇到一些特殊 情況或困難,需要改名換姓,重新做人,一如一個新生的嬰孩。

在猶太文化中,名字也非常重要。在若翰出生時,長輩都興致勃勃地為他取名,不過, 由於父親匝加利亞在聖殿內的神視經驗,最終,他決定依照指示,為嬰孩改名為「若翰」,而大家都感到驚訝。(參路一57-64)在聖經中,不單人重視名字,天主也藉著替人改名而給予他們新的使命:亞當、亞巴郎、雅各伯、伯多祿及保祿等。在接受新名字後,他們更明白自己的角色,也更清楚自己應走的方向。

我們基督徒在領洗時會取一個「聖名」。有些人選擇與自己同月同日出生的聖人作主保;有些人會選擇一些不為人知的聖人或發音較獨特的聖名;有些人在領洗時仍不知聖名的用意,甚至只以一個外文名字取代「聖名」。各適其適的聖名變成「唔識」的名字,失去了取「聖名」的用意。

領洗時改「聖名」的用意,簡單來說,是希望領洗者能棄絕舊我,改變自己的生活,效法自己所揀選的聖人。既然這聖人能在生命中忠誠地跟隨基督,排除萬難,活出信仰,新領洗者也可以按他/她所走過的路及方法去實踐信仰,戰勝魔鬼,走近天主,成聖自己。當然,新教友也可以透過這聖人的轉禱,獲得天主特別的恩寵。

因此,揀選「聖名」時,應該注意這聖人的性格,他/她的背景、信仰歷程及在教會內的功績,但更重要是他/她的精神、信念及所修煉的德行——即他/她如何回應天主的召叫,在現世待人處事方面如何生活出信仰。假如未深入認識自己主保聖人的教友,希望你可以盡快去認識他/她,喜歡他/她,效法他/ 她。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