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盧伯榮神父晉鐸15周年 從堂區走到明愛推動愛德工作
在牛頭角的基督勞工堂,組織教友關懷基層人士,與明愛社工合力支援失業家庭、以至親身協助長者填表申請津貼等,都成為了盧伯榮神父過去五年在該區的牧民工作。晉鐸15周年,盧神父迎向新挑戰,從堂區轉到明愛服務,專注透過愛德工作來傳遞主愛。
盧伯榮神父於2006年8月26日晉鐸時一心想做好堂區牧民工作,可沒有想過會加入明愛,「但天主給了我奇妙的經歷。」盧神父於8月起擔任明愛助理總裁。
在基督勞工堂與明愛緊密合作,改變了盧神父的鐸職軌道。「2018年底,曾任明愛總裁的楊鳴章主教決定讓我進修,那時只知道將來有機會去服務明愛,我樂意接受新挑戰。」
為了應付新使命,盧神父過去兩年在澳門科技大學修讀了「慈善及公益管理」碩士課程,學習如何管理慈善機構。而他亦透過課堂和習作,去整理近年與明愛合作的經驗。課程讓他更深刻體會到,要建設公益,就要有系統去組織同工,不能單靠一班有心人。以往盧神父致力尋找志同道合的教友一起開展服務,進修時他學會建立團隊和傳承工作,好能在教會內延續愛德精神。
他的碩士論文探討天主教小學如何在疫情下,透過網上教學去傳遞天主教的核心價值,「最初老師質疑這跟慈善工作的關係不大,但教會經驗反映出,兩者關係密切。因為若不從小培育孩子,長大後較難再培養他們去關心別人。」
盧神父列舉公教學校教師具創意的教育方法時,也清楚地記起自己讀小學時,老師教他們克己守齋,要奉獻給四旬期運動的紫色捐獻盒子,「昔日的愛德工作種籽,今日會發芽起來。」
盧神父生於公教家庭,入讀天主教學校,雖然媽媽和爸爸先後在他中一和中六時安息主懷, 但雙親的信仰栽培,已長留他心中。
家庭與學校培育
播下聖召種子
小學時他開始加入輔祭會,當時已感受到天主的召叫,中學時參與了馬尼拉普世青年節(1995年),燃起了他的心火,之後開始辨別聖召。
中七下學期開始,盧神父日間上課,晚上到修院體驗生活,加深祈禱生活。到中學畢業時,讀中一的弟弟已由外婆照顧,於是他便加入聖神修院。而在修生培育期間,他到過柬埔寨作生活體驗一年,傳教士的熱誠感染了他,也鞏固了他的聖召。
晉鐸後,盧神父盡量給予青年服務和成長的機會,他在聖安德肋堂期間邀請小學生設計並帶領活動;來到基督勞工堂,他讓青少年參與策劃為基層家庭的服務,設計嘉年華會攤位去分發愛心物資。他也從不責罵青年,給他們信心去從錯誤中學習。
「兒時的經歷,讓我對弱小者多了一份理解。」喪親後他和弟弟得到親友的關懷,讓他體會到愛能改變生命:「喪親的哀傷和成長困難,曾經令我缺乏自信。但信仰讓我體會到,天家的父母和其他親人,都一直陪伴我、肯定我。」
因此,當遇到有困難的青少年時,盧神父也盡力把他們留在堂區以作支援:「有小教友失去家人變成孤兒,於是我向社會福利署申請擔保,讓孩子可以於主日前來聖堂,繼續參與禮儀和培育,讓我們可以陪伴他。」看著孤雛逐漸健康長大,盧神父也漸漸安心。「服務別人的過程中,我擔起更多工作,時間也漸漸地幫我建立了自信。」
堂區關心基層
與明愛合作互相配合
在基督勞工堂,盧伯榮神父又不時與社工互相轉介服務,互相補足:「一位經社工轉介來的男士跟我訴苦:他在寒冬下沒有厚被,冷得無法入睡。我們轉贈被子給他。他被裁員後仍積極找工作,過程中承受不少挫折,我便鼓勵他堅持下去。」這位男士終回復生活正軌。「天主教信仰以貧為先,神父會晤不同的求助者,是我們日常要做的基本事情。」
加入明愛後,盧神父負責地區事務,即協調堂區與明愛之間的合作;也負責款待服務,包括餐飲和賓館等單位。
盧神父在主愛之中經歷蛻變成長,也希望透過愛德服務,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份愛心。(鄧)
圖︰01 盧神父(後排左一)與基督勞工堂青年參與活動
02 投入教友培育工作
03 與基層街坊慶祝冬至
04 2006年晉鐸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