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聖心堂(下) 公教村傳教心 薪火相延

期數
4045
刊登日期
2021.08.27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8 月 29 日 常年期第廿二主日

按圖放大

100多年來,傳教士先後在西貢鄉間建立了十多間聖堂,如今堂區以西貢墟旁的聖心堂為中心,往昔的小堂多數已停用,而窩美村的聖母無原罪小堂則繼續開放牧養村民。

窩美村的小堂建於1930年代,當時全村都是教友,現在只剩下20位老教友,以及在村內打工的菲籍教友家傭。聖心堂致力照顧他們,每週送聖體給老村民教友,堂區神父更每月到小堂聽告解。

小堂上月完成斜坡工程後,每週末開放給教友祈禱,背後有賴聖心堂教友策劃工程,也靠著窩美村的教友村長謝譚有協助小堂重鋪食水管、聯絡公務人員維修污水渠,讓小堂配套俱全。其實,村內每次塌樹或水浸,謝譚有夫婦都會去幫助村民;他們亦致力培育兒孫信仰,希望下一代能延續服務傳統。

村民鄧有娣年屆90歲,她見證了傳教士多年來不辭勞苦四出傳道,也培養了一批熱心教友。「當年神父與挑擔挑的工人前來,為大家送上麪粉和衣服。我們都感激神父的幫助,也有轉贈食物給其他有困難的教友。」現在她每天都用上當年神父送贈的玫瑰唸珠,為西貢居民祈禱。

神父教友入村 服務小堂

窩美村的教友多已年邁,也有不良於行的,每年12月8日主保節奉獻彌撒時,聖家堂的壯年教友都會揹長者上50多級樓梯進堂,一起讚美天主,盡顯堂區敬老的心。

堂區教友敬愛長者,也替他們打理好窩美村的小堂,方便他們入內祈禱。教友盛少康三年前接任窩美村聯絡員後,便陪同堂區的新教友善會「薪火相延」,修剪好小堂外的蘇鐵(作聖枝用),也合力打掃小堂。領洗近十年的盛少康,感恩能從村內長者身上,學習去建立祈禱習慣。

善會「薪火相延」於2013年成立,幫助慕道者及新教友延續信仰心火,他們的服務多元化,例如於疫情前協助街頭福傳。

「150多年來,宗座外方傳教會傳教士穿梭於西貢鄉村傳教,現在我也希望去延續前人的使命。」宗座外方傳教會潘子光神父(Raja Duggimpudi)是聖心堂主任司鐸,他每週有三天往訪西貢偏遠村落,帶著聖體和聖油探教友,「很多教友不再年輕了,我希望他們生病或入院時,內心能夠平安。」

太平村是潘神父探訪的地方之一。89歲的村民羅容桂芳特別感念教會的幫助。70年代神父向政府爭取建村,讓基層教友能以低廉價錢置業,「神父還幫助教友處理水、電,以至渠務問題,又會帶備日用品給予教友。」

太平村1971年開村時住了56戶,其中大部份是教友。由於村落位於山丘上,遠離西貢市,當年羅太便去學車,方便送老弱出入醫院、運送生活物資,她又組織合作社賣糧油食物。她記得昔日神父不時入村,借用單位開彌撒,村內沒有彌撒後,她便參加聖心堂母堂,也服務善會。50年過去,村內如今增至100多戶,但只剩下了幾戶教友。

為保存區內小堂的傳教歷史,聖心堂曾經組織考察隊伍走訪傳教士建立的太平村等,出版特刊記下村民的信仰生活。近年,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研究西貢小堂歷史,聖心堂教友便陪同他們走訪鄉村小堂,一 起記下西貢的傳教史。

由西貢市中心巴士站,步行前往座落油麻莆街的聖心堂,只需約十分鐘路程。來到門前,便可看到一座三角尖頂的單層聖堂,以紅、藍色為主;正中央有一枚由石塊砌成的十字架;左側有一座小鐘塔,從前是用來召集教友參加彌撒的。

聖堂凸出聖人傳教精神

聖心堂透過多處標記去帶出傳教精神。祭台後方牆壁正中央,是五位亞洲殉道聖人畫像,堂區希望教友效法他們敢於傳教的精神,努力見證主愛,五名聖人分別是韓國的金大建、中國的曹桂英、西班牙的方濟沙勿神父、菲律賓的老楞佐盧斯、日本的三木。

牆壁右邊掛著「耶穌是生命糧」字樣的牌匾,配合下方的聖體櫃;而左邊掛著 「慕道 證道 宣道」字樣的牌匾,配合前方的讀經台,帶出從接受福音到分享福音的過程。

背向祭台回望入口牆上,左邊是聖言會聖福若瑟神父(Josef Freinademetz)畫像,他1879年至1881年在西貢和鹽田梓聖若瑟小堂,更引領鹽田梓全村奉教;右邊是思高聖經學會創辦人、真福雷永明神父(Gabriele Maria Allegra)畫像,他帶領方濟會士把整部聖經翻譯成中文。

雖然西貢傳教先賢已離開塵世,但後繼的堂區神父和教友,都努力延續福傳精 神,也記下傳教歷史,不斷傳播主愛。

 

  • 編輯 KC / 採訪 Joseph Tang / 設計 Mike Chan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