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新學年迎接環保生活

期數
4046
刊登日期
2021.09.03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9 月 05 日 常年期第廿三主日

新學期開始了,學生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困擾下,能如期9月初開學,重返校園過團體和學習生活,實在值得珍惜。在疫情下,一眾學生的暑期也相對變得淡靜,暑期活動以至其他群體生活減少了,所以如今能夠返回學校與同學友儕一起,為學生的學業和社交成長都有幫助。

困擾全球接近兩年的疫情,令我們再次反思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教宗方濟各去年談及這次疫情時,便指出:「全球疫情敦促我們省思的另一個層面是人與環境的關係。禁足的措施減少了環境污染,讓人重新發現許多地方沒有交通紛擾與塵囂的美。現在,隨著恢復活動,我們大家必須更負責任地照料共同家園。」

關於共同照顧大自然這共同家庭,教會本年中便推出「願祢受讚頌行動平台」,期望滙集學校以至不同界別,開展為期七年的環保旅程,深化眾人對地球生態的關愛,以落實教宗方濟各五年前所頒布生態通諭《願祢受讚頌》中的具體關懷。

其實在本地學校9月開課之時,也是教會慶祝「為生態祈禱月」的日子。那麼,在校園內可以怎樣提醒年青人代環境保護的責任呢?《願祢受讚頌》提出了以下的參考:

一、意識的醒覺:人們要意識到現代文化和生態危機的嚴重性,從而在生活上作出改變,並且開始培育出新的習慣。人們要明白和學習應對商業市場中所預置的一切,特別是有關消費和環保的幅度。為一些成長於極端消費主義和富庶環境中青少年,要轉變行為習慣誠屬不易。所以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教育的問題。(參《願祢受讚頌》209) 

二、整全的環境教育:由於環境教育的目標已在擴展中,雖然起初的主要範圍是關乎科學和預防環境的風險,其實環境教育也尋求重新恢復各個層次的生態平衡,建立人與自己內在、與他人、與大自然和與其他受造物,以及與天主的和諧。環境教育應朝向促成超越的躍進,因而賦予生態倫理最深刻的意義。我們需要能夠促進生態倫理發展的教育家,透過有效的教學法,協助人們成長於精誠團結、承擔責任和憐憫關懷的氛圍中。(參《願祢受讚頌》210) 

其實這類「負起環境責任的教育」鼓勵我們做一些有利環境的行為,例如避免使用塑膠和紙張、垃圾分類、不浪費食物、多用公共交通工具、關掉不必開的燈;凡此種種皆反映出人的慷慨和創意。而在本地校園內,亦有不少環保教育項目,讓學生投入這股為生態而改變生活習慣的行動之中。

新一學年,讓我們也和一眾學生學習生態皈依,不要因善小而不為,有不少事雖然我們未必能察覺到,但是這些努力對社會是有益的,因為它能喚起美善,且在時機成熟時而到處散播,造福社群。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