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行西灣海星彌撒中心 復修完工 湯漢樞機主持祝福禮

期數
4048
刊登日期
2021.09.17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9 月 19 日 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本報訊)座落西貢西灣的海星彌撒中心經過一年多復修工程後順利完成,負責工程的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9月12日為彌撒中心舉行開放日,並邀請宗座署理湯漢樞機主持祝福禮。

彌撒在小堂後空地舉行,由湯樞機主祭,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主席蔡惠民神父及西貢聖心堂主任司鐸潘子光神父共祭,古道行委員林社鈴執事襄禮。

出席聖堂復修後第一台彌撒的有西灣村村長及村民,西貢聖心堂教友、開放日參加者等。由教友組成的恩悅合唱團在彌撒中負責獻唱歌詠。

稍後開放供避靜靈修之用

當日蔡惠民神父短講時說,昔日小堂是讓人接觸信仰的地方,也是提供教育及醫療以至人與人交流的中心。為回應教宗方濟堂區更新的呼籲,他希望聖堂能成為一個人際互動的中心,而不只是一座建築物。

「今天你們出席儀式,代表了這計劃成功的第一步,亦讓我們看到這個聖堂不再只是一個建築物,而是充滿著生命, 讓不同背景的人互相交流的平台,也在這裡經驗到人與人,人與大地自然之間的修和與合一。」蔡神父說。

西灣海星彌撒中心是古道行工作小組復修西貢聖堂計劃首個完成項目,去年5月施工,工程完成後會開放給公眾作避靜及靈修之用。

彌撒講道時,湯樞機感謝所有參禮者,在炎熱天氣前來聖堂。他勉勵大家若能背負十字架,樂於犧牲,天主便會有百倍賞報。樞機亦以最近代表香港參加東京殘奧的射箭運動員危家銓為例子,說明只要有信念克服困難,天主會給予更大的成就。樞機隨後祝聖彌撒中心。

開放日當天的活動包括回憶傳教士足跡的山野行,參觀北潭涌聖母七苦小堂,介紹西灣常見的草藥,及認識小堂歷史及復修過程的導賞環節。

保留建築舊有特色

教友建築師張俊堅負責小堂復修工作,他憶述工程首先要鞏固殘破的牆壁,再上橫樑。「我們保留了傳統的瓦片屋頂,以協助通風, 所以即使沒有空調,室內亦不會太熱。」他說。小堂地板及相連海星學校供老師休息的小閣樓亦已保留。

聖堂內展出原有的屋頂瓦片及支撐舊祭台的大木塊,至於原有的海星聖母畫像則已遺失,工作小組考慮找畫師畫一幅仿製品。

張俊堅說,小堂不會安裝冷氣,以防牆壁過分潮濕。另外,古道行義工亦須每周前來打理小堂,清除雜草。

建築承辦商代表李曦文則表示,工程的最大困難是大型建築材料的運送。由於山路難行,只能用船運材料到西灣沙灘。他說工人須花三天時間把小堂上的四十八條屋頂橫樑從沙灘搬上教堂。

1953年,教會於西灣下村建立聖堂及學校以牧養西灣日漸增多的教友。但到了1962年颱風溫黛襲港,彌撒中心高座嚴重損毁,到1963年重修完成。小堂於1990年易名為海星彌撒中心。

小堂已向古物古蹟辦事處申請評級,並獲接納,正等候結果。

古道行工作小組正計劃把教區位於西貢半島的十間天主教小堂串連起來,建立朝聖之路。(梁) 

圖︰01 西灣海星彌撒中心復修後首台彌撒
       02 彌撒中心將作避靜與靈修之用(圖:西貢聖心堂臉書)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