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代人】青年培育有危但有機(下)

期數
4048
刊登日期
2021.09.17
作者
張小宇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9 月 19 日 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而在堂區活動或主日學裡,青年往往是因著家長才參與活動,導師卻往往無法打進學生的圈子,令絕大部份青年在領堅振後便不再參與彌撒。本地教會和其他團體過往亦舉辦過一些大型青年活動,例如教區青年節、撒慕爾營、泰澤國際青年聚會等。可是大型活動後,有多少青年會留下來繼續參與往後的活動?有多少活動只是在學校老師大力鼓勵下才有同學參與?這些活動又對青年的信仰成長有多大幫助? 

其實我們需要的,是真正及深入的溝通。我們需要很多有耐性以及謙厚的教友與青年溝通。他們可能是教會裡的青年領袖,也可能是學校裡的班主任等等。他們的角色可能是作為 friend 或是 mentor,並且向青年樹立榜樣,以行動宣揚天主的愛。

在我參與的團體 Emmanuel,每當成員遇上情緒、感情、友誼等問題,我們總會義不容辭聆聽成員的心聲。而我亦認識一些公教老師,能夠與學生們建立緊密關係,協助他們渡過學業難關、兩性問題等等。透過溝通及實際行動,宣揚天主的愛,成為他們的近人,比單單以大型活動接觸青年更為有效。現在福傳方式有很多種,如音樂、新媒體、甚至是啤酒節!這些活動是與青年建立關係的好契機,而我們更應該在這些活動後,嘗試與參與的年輕人建立持久的關係,成為真正的聆聽者及同行者。

第二,培育青年是需要資源的,我所指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資金及場地等等。

要用時間陪伴年輕人,可能等於少了時間工作,陪伴家人,休息等等。我認識一些老師,日以繼夜地與不同年輕人溝通。有些青年領袖,通宵達旦準備彌撒音樂。但是長遠下去,我們總不能透過老師於課餘時間的付出,以及青年的無私奉獻來培育青年。

青年亦面對場地的問題。要讓教會成為青年人的聚腳點,其實需要地方。我們有約50個堂區,過百間學校,理應能夠提供大量地方給天主教青年(這問題同樣適用於來自菲律賓的姊妹)。可是無數的限制(red tape),甚至是昂貴的場地租金,令青年不容易找到聚腳的地方。我最近有一位好友,為了尋找一個禮堂進行迎新活動,奔波勞碌,至執筆時仍未能解決問題。

最後,還是有金錢的問題,在香港,錢的確能夠解決不少問題。可是我們並沒有一個有系統性的方法去資助青年。在我參與的 Emmanuel 裡,有幸得到一些教友親力親為的支持,使我們省卻了一大筆音樂器材所需的費用。但是當我們去找一些熱中拍攝的青年負責音樂會直播時,便因為資金不足,只能向當事人提供象徵式的津貼。據知一直協助 Emmanuel 音樂活動音響器材的該名教友一直在音響器材上支援不同的公教團體。但是,我們總不能不停地倚賴教友無償的付出。

教會需要知道 there is no free lunch。當我們為數不多的公教老師及青年領袖辛勤地培育青年時,其實他們背後也有很多辛酸的故事。教會需要有系統地提供場地及資源,讓青年工作得以萌芽。

要實行已故楊鳴章主教提出的聆聽、充權、陪伴,我們在青年工作上,可需要實際的溝通以及充足的資源。

 

  •  張小宇.青年團體Emmanuel創辦人.曾任大學和中學的天主教同學會幹事

圖︰要讓教會成為青年的聚腳點,其實需要地方。作者認為教會人可考慮開放一些場地供青年使用。圖示教會青年活動。(資料圖片)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