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長洲花地瑪聖母堂 聖母陪伴 凝聚島上鄰舍情

期數
4049
刊登日期
2021.09.24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9 月 26 日 常年期第廿六主日

按圖放大

大約在1935年,恩理覺主教派遣神父到長洲及大澳傳教,及至1952年初便正式在長洲動工興建聖堂,同年10月13日戴遐齡副主教主持聖堂祝聖禮,並命名為花地瑪聖母堂。隨著長洲的教友數目與日俱增,聖堂地方不敷應用,1959年進行擴建,現在的聖堂於1961年11月13日由白英奇主教祝聖啟用。

花地瑪聖母堂成立迄今接近70年,聖堂內,祭台後方中央設有聖母岩洞,洞內放置的聖母像購自葡萄牙花地瑪,自聖堂啟用後一直沿用至今。聖堂的建築與物品歷史悠久,但一切看似簇新,全賴堂區教友自動自覺,一起愛惜、保護及建設:「每當颱風來襲,必定將東灣泳灘上的沙捲到聖堂,堂區教友自發前來聖堂協助清理,一起將操場的物品綑綁妥當。每次籌辦明愛賣物會和主保瞻禮的活動,也是教友主動參與。」在長洲土生土長的教友鄧惠璋稱,長洲教友早已視堂區為自己的家,身體力行一起建設家園。

長洲的土地面積細小,教友在街上經常碰上,跟堂區關係親密,行將卸任署理堂區議會會長的鄧惠璋參與許多堂區活動:主保瞻禮慶祝、明愛賣物會、十字架及花地瑪聖母敬禮遊行等等。鄧惠璋不諱言,現時堂區以年長教友佔大多數,的確欠缺青年:「沒辦法,年輕人的工作時間很長,唯有寄望輔祭會的少年;今年毗鄰學校亦有幾位老師正在堂區參加慕道,希望他日成為堂區年輕的新力軍。」雖然有不少教友搬到市區生活,他們每逢大型節慶或瞻禮均會返回長洲參與, 堂區亦設立了 Whatsapp 群組跟教友聯繫,互通消息,堂區亦儘量將活動安排在週末或假期舉行,方便教友參加 。

長洲有半數居民每天乘船往返市區工作,奉教逾40年的鄧惠璋也不例外,小學時期在長洲接受教育,生活很簡樸,中學時為了方便上學,搬到市區居住,逢假期才回長洲。猶記得年幼時參加聖堂主日學,領洗前需要接受要理問答考核,通過後才可以領洗,由時任主任司鐸陸之樂神父付洗。中學畢業後,鄧惠璋選擇搬回長洲居住:「我很喜愛長洲這社區,即使在市區工作,也寧願每天早出晚歸乘船往返。我在長洲不用找節目,走在街上很容易碰見朋友交談。」鄧惠璋在船程中,認識了林婷婷,兩人更因緣際會成為代母代女。

現已退休的林婷婷是印尼華僑,跟隨丈夫在2018年來到長洲居住。林婷婷過往一直就讀天主教學校,來到長洲居住後,經常前往花地瑪聖母堂祈禱,某天遇上朱蝶清修女,朱修女鼓勵她學習天主教道理,堂區傳道員黎國榮特別為她製作中英對照的慕道教材,以單對單形式教授,兩年後(2020年)領洗。林婷婷領洗後,覺得需要為堂區出一分力,也希望非教友的家人終有一天入教,邀請他們參加明愛賣物會、參加堂區旅行,好能多認識天主教會。林婷婷平日亦有參與堂區服務,例如協助洗刷聖枝,以便在聖枝主日分發給教友;賣物會舉行時亦協助包裝禮物。

疫情令到許多堂區活動被迫停止,包括所有公開彌撒及教友聚會,當時鄧惠璋與林婷婷只能參與網上彌撒。至後期疫情漸趨穩定,政府放寬群眾聚集,彌撒得以恢復舉行,教友陸續回來參與彌撒,聖堂亦需借用毗鄰幼稚園課室分隔教友,保持社交距離。不過,安老院舍目前仍禁止堂區服務員探訪,故此未能送聖體給院內的長者教友。

隨著香港教區未來三年的牧民主題是「堂區更新」,面對花地瑪聖堂快將70歲,主任司鐸馬浩恩神父表示,堂區的焦點是要更新自己,成為推動敬禮聖母的堂區,成為恭敬聖母的朝聖中心,接待其他堂區的朝聖者到來探訪聖母媽媽。「堂區需要細心思考如何去傳揚天主聖言的喜樂,不應該只關心如何好好照顧自己,更重要是關心他人。願我們成為這小島的燈塔,散播基督的真光。」

花地瑪聖母堂在長洲島嶼上繼續發光發亮,教友們攜手為信仰作見證,傳揚基督的福音。

 

  •  編輯 KC / 採訪 Catherine Wong / 設計 Mike Chan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