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獻身幼兒教育近五十載 永不言休——古穗生修女
「古修女, 早安⋯⋯」小朋友愉快地步入聖保祿幼兒園,跑上前親切地摟抱校長古修女,之後才步往課室。佩戴卡通人物口罩、笑得眼眉彎彎、語調溫柔、步履輕快、活像「大細路」的古穗生修女記得每位學生的名字,跟他們熱情地打招呼。投身幼兒教育接近半個世紀的古修女笑言從不覺悶,因為從小朋友身上看到天主賦予的獨特性,開心度過每一天。
母親熱心奉教 獻身修道報答天主
這位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的修女將於今年12月8日(聖母無原罪瞻禮)慶祝入會金禧紀念,五十年代,古穗生修女與家人居於長洲:「媽媽當年參加慕道班,非常熱心服務堂區,又鼓勵我參加主日學;長大後我參加了聖母孝女會。」母親對上主的熱忱給女兒播下聖召的種子。古修女認為一切除了天主安排,自己亦作出選擇:「我自出生到懂事,到踏入社會工作,一直生活在愛的氛圍中,父母、老師、同事、朋友、神長的愛,使我的生命十分充實和富裕,感受到天主很疼愛自己,遂決定以愛還愛。」
為學前教育不遺餘力
古修女完成培育期後,奉派到台灣花蓮,為山地少女服務,其後被派往高雄堂區幼稚園工作。五十至六十年代,香港的聖保祿女修會一直照顧孤兒,其後因應社會需要,將孤兒院改為托兒服務,協助雙職家長照顧幼兒,1977年古修女被調回香港,協助修會發展幼兒學前教育,伴隨著許多孩童成長。古修女一方面在幼兒園服務,同時也要分擔修會會務,更在課餘積極裝備自己,孜孜不倦進修,先後取得理工大學學士(幼兒教育)及中文大學碩士學位(學校改善及領導),自言從事學前教育充滿挑戰。
的確,香港社會對學前教育較往昔重視,小孩子的個性發展亦隨著時代而改變,古修女坦言:「以前的小朋友比較純真但知識層面較薄弱,老師需要教授物件形狀和顏色;現在的小朋友很厲害,入學前早已學會基本顏色和粉色系列,就是許多物件的中英文名稱也知道。然而, 情緒需要梳理,亦較為自我中心,可能是獨生子女緣故,需要讓他們去學習,掌握兒童發展的黃金期。」
讓小孩子認識主耶穌
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不斷吸收外界事物和知識,最先接觸的人,當然是父母,其次就是老師和同學,需要旁人協助明辨是非,古修女深明這道理,讓幼兒學習自理能力和衛生常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事富責任感,具觀察能力和主動性。古修女同時在幼兒教育中加入天主教元素:「班房內放置聖母抱著小耶穌的相片,牆上掛著十字架,教導孩子認識小耶穌,跟祂做好朋友。我亦將聖經故事融入高年級課程,例如天主創造天地萬物,小朋友如何運用天主賜予的才能去服務他人。」
成功引起小朋友興趣,自然可以推動家長參與,去認識和學習天主教道理,追尋信仰,確實是推動家庭福傳的好方法。談到家庭福傳,古修女語帶哀傷地分享近日幼兒園一位孩童突然離世:「孩子生前很乖巧,喜歡向聖保祿祈禱,一直憧憬升上高年班,母親對於女兒的事傷心難過。孩子不是教友家庭,但母親希望邀請神父主持祈禱及葬禮,我聯絡林仲偉神父,他很體諒離世者的家人,答允主持安所禮儀,孩子的母親感動和釋懷,夫婦倆其後參加慕道班,說希望他日可以跟女兒在天父家團聚。」相信天主定會聆聽各人的禱告。
永不言休 一切信靠天主
古修女目前除了是聖保祿幼兒園校長,同時擔任多間幼兒園、幼稚園和小學校監,還出任多間學校校董,工作擔子沉重,時間如何分配?有沒有想過退休?古修女笑言要找到合適的接班人實在不容易,需要靜候天主的旨意。古修女表示,看到幼兒園的小孩子像豆苗般茁壯成長,頓時忘掉一切辛勞,永不言休,深信天主自有安排。(慈)
圖︰01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古穗生修女努力把耶穌的愛帶給兒童
02 50年代主日學隨陸之樂神父(前排左二)等郊遊(左上角頭戴髮夾為古修女)
03 1970年在父母的陪同下入初學院
04 1976年在台灣花蓮服務
05 1978年發永願後慶祝(右二)
06 在幼稚園照顧兒童不言倦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