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活】青年有橋
10月10日主日,在聖本篤堂參與9時彌撒。彌撒開始前,已經盤算彌撒後是否上二樓看看教區青年節的活動,還未下決定。彌撒到了信友禱文,神父突然起身說話:今天不唸信友禱文,而是請每位在座的教友,抄寫一節聖詠作為禱文;每人的章節不同,大家合起來的,就是成為一篇篇手抄的經文。大家抄到尾段時,神父再說:請大家彌撒後,把抄好的經文交到二樓的青年手上,順便參與青年節的活動。
非常漂亮的一著公關推廣,很好奇是誰想出來的點子,真的是人才,很希望他能為堂區甚或教區,多出謀獻策。
漂亮在於:
(一)親民的切入點:星期天哪裡最多天主教徒?當然是堂區聖堂內,因為熱心的教友都會參與主日彌撒。因此,要搵人參與活動,無法不把焦點放在禮儀活動上,而設計的活動,又能與信友禱文的團體意向扣連起來,這種順理成章,即使是在彌撒裡突發的活動,教友也沒有抗拒,正是它與禮儀與聖經結合起來的熟悉感了。
(二)推力恰到好處:堂區在過去幾星期已經宣傳教區青年節的活動,但是,正如很多活動那樣,除非與教友本身有很密切的關係,不然,教友很難有動力去看一看,而此次的抄經文活動,要教友交上二樓這要求,份量不算太重,畢竟行兩層樓梯,只是舉手之勞,卻是足夠的推力,讓人親臨現場。許多時候,教友對於教會的活動,就是在這微妙的一線之間,而這個活動,推得好。
也許有人會說,即使真的到場,也不過逛逛,有何作用?按個人的觀察,今天的堂區,缺乏的正是教友之間的聯繫,而要加深聯繫,必須要有互動的機會,而堂區本身正需要多花心思,創造這樣的場合,特別是讓堂區內各個團體的負責人,彼此多聯繫,同時也與教友多聯繫,而這次藉教區青年節的活動,堂區得以流動人口,是很好的開始。
由這活動,談個宏觀一點的看法。堂區要更新,其中一個可能的路向是:建構自己的主題。現今堂區的一大難題,是麥當勞化,即每一個堂區提供的「服務」近乎完全一樣,大量教友游離在不同堂區之間,只是按自己的需要參與不同堂區的彌撒,建立不了歸屬感。如果堂區本身有自己的明確目標,清晰方向,自然就能吸引志業相同的教友,投入該堂區的事工上,這樣才能形成團體,強化福傳。
以這次教區青年節在聖堂舉行,加上現在青委的負責神父本來也在該堂區工作,究竟可否把這個堂區建構為青年牧民的基地,凝聚整個教區的有心人,共聚一堂,用青少年的好橋,成為全教區的青少年的一道好橋樑呢?
想法初步,也帶有夢想成份,但身為基督徒,焉能無夢呢?
• 堂邊鶴系列
圖︰2021年教區青年節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