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愛讀書】讓我們一起為煉靈祈禱〔作者︰陳婉君〕

期數
4056
刊登日期
2021.11.12
作者
陳婉君
主曆
主曆 2021 年 11 月 14 日 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死亡因耶穌復活而被賦予意義,那就是愛使我們感到傷痛,使我們深刻感受到死亡的荒謬。但『愛比死亡更有力量』這句話最能概括死亡的意義。」 

從前的重陽節、清明節的祭祖掃墓,我們只會沿著長輩所帶的路,低著頭慢走,不敢四處亂望。星期日,我參加了由香港教友總會舉辦的墳場導賞團,到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了解墳場歷史與文化的發展,讓我思維擴闊、茅塞頓開,作了對生死與信仰的反思。孔子有曰:「未知生,焉知死。」站在黃泥涌路上,曰生曰死,就是一牆之隔,車輛呼嘯而過的噪音與墳場內的寧靜,成了強烈的對比。走進清幽的墓園,有寬闊的石板路和林蔭大樹,一種清靜而安詳的感覺。墓碑錯落有致,墓碑上的石雕有十字架的、有斷柱型的、有天使的、有屋型的、有代表信望愛的,每個墓碑都承載著與別不同的歷史和故事。導賞員 James Sia 先生說:「墳場是亡者安息的地方,緊記要抱著靜、敬、念的態度,因為他們正在等候耶穌再來之時與親人、朋友重逢。」墳場大閘的對聯:「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是源自拉丁文詩句,題為《灰與塵》(Ashes and dust);正門的石碑亦刻有:「今日的你,昔日的我,今日的我,明日的你,跟隨基督,獲享永福」作互相呼應。去墳場走走,讓我們緬懷先賢的同時,也審視自己的人生。放下執著,跟隨天主,活出生命的意義。

本書是盧雲神父在母親離世後六個月,在聖周開始時,撰寫書信來安慰父親。

對母親的離世他感到不適應,便說:「過去的六個月好像六年一樣漫長,她的離世改變了我們對時間的經驗。我們在重新學習怎樣生活,每天、每周、每月有如小孩子初學走路一般。連『正常』的經驗也變成新經驗,因為這些都帶有『第一次』的性質。」又說:「我一直在寫,當我一開始寫,便明白自己在母親離世後這六個月中,其實多麼百感交集,多麼想說千言萬語,多麼隱藏心頭思緒。」他講述寫信為父親及自己帶來的療癒:「我給誰寫這封信?當然是家父,但我同樣是給自己寫的。我安慰了誰?我知道我安慰了父親,但當我寫完整封信,我知道自己得到同樣、甚至比他更大的安慰。」盧雲神父把母親離世的傷痛、難過與思念,轉化為動力,開展新生活,並「延續離世者的生命」,從中也透過基督的死而復活,正是愛勝過死亡的榮耀彰顯。他看破生死並說:「看似是終結,卻原來是開端;看似帶來恐懼,卻原來帶來盼望;看似被打敗,卻原來是得勝;看似是絕望的根源,卻原來是盼望的源頭。」

「耶穌對她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若十一25-26)讓我們一起為煉靈祈禱:「永生的天父,我呈獻給祢至聖聖子耶穌的寶血,並結合今天全世界所獻的彌撒聖祭,為了煉靈,所有的罪人,也為普世教會內罪人,那些在我家族內以及在我家中的罪人。望主賜爾等永安,及永光照之,息止安所,凡諸信者靈魂,賴天主仁慈,息之安所。亞孟。」


念母親:盧雲跟父親談生死 A Letter of Consolation 出版社基督教文藝/作者盧雲(Henri J. M. Nouwen)/譯者羅喬匡出版日期2017年1月/定價$60/ISBN978-962-294-094-9 

•  陳婉君,香港公教真理學會主編。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