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聖老楞佐堂(下) 古樸聖堂傳遞常青信仰

期數
4056
刊登日期
2021.11.12
主曆
主曆 2021 年 11 月 14 日 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按圖放大

早在1952年,六位神父在長沙灣天主教墳場入口的聖母諸寵中保堂服務。傳教士在區內興建了慈母學校及夜校,照顧失學兒童及在職青年。

六十年代,國內大量難民湧入香港,長沙灣區的居民人數急速上升,增加了牧民需求。當時傳教士希望興建一所學校,讓適齡的兒童入讀。有見及此,教區決定在李鄭屋邨附近興建新聖堂,並以聖老楞佐作為堂區的主保聖人,並在聖堂旁邊興建小學。1960年10月2日,聖老楞佐堂及相連的善導小學舉行開幕典禮,由白英奇主教祝聖,柯貝培神父揭幕啟用。1970年,被劃入堂區範圍的聖母諸寵中保堂則被拆卸。

聖老楞佐堂成立迄今61年,從外觀上看,聖堂和相連的善導學校採用平實的建築風格設計,驟眼看,整座建築物跟剛建成的時候分別不大。聖堂和小學在同一地段上興建,兩者的名稱並列,讓途經的市民清晰地看見聖堂的存在。在建築物上,一排排黃色綠色相間的玻璃窗,外牆繪上聖老楞佐的善行圖徽,例如他派發麵包給貧苦大眾。

善導學校旁邊建有一道石梯前往聖堂,拾級而上後右轉,首先看見聖若瑟像,左手抱著小耶穌;向前行放眼張望,眼前是建有玻璃幕的天井,天井栽種了不少植物,打造綠化環境。天井的盡頭是聖母山,那裡是教友喜歡留下來祈禱的地點之一,有蓋天井亦為學生和堂區教友增加了活動空間,在彌撒後相聚。聖堂外面的聖若瑟與聖母像,一前一後默默護守著這個隱藏於學校當中的天主的居所。

從聖堂正門步入,你會發現入口中央放置了聖洗池,原來最初聖堂是沒有聖洗池的,1984年才建成固定的聖洗池,更首次使用它為新教友領洗。祭台亦經過多次改建才變成現在的模樣:中央放置了耶穌苦像,(面向祭台看)聖體櫃設置在祭台右邊牆壁上,祭台左邊的牆壁則按節慶掛上相應的祭帳。

聖堂內其實放置多個聖像,最顯眼的當然是主保聖老楞佐像:這位執事聖人手持聖經和棕櫚枝,它被放置在聖堂內最前排右邊,看顧著前來祈禱的信友。電子琴旁擺放了耶穌聖心像,聖堂入口處旁邊則擺放了聖母像,供信友燃點蠟燭祈禱。走到聖堂後排位置,設有四間修和室:昔日的修和室比較簡單,採用面對面形式。現在修和室經過翻新,參照了傳統的告解室設計,讓教友在較為私密的空間辦修和聖事。修和室旁的大牆壁,有一幅頗巨型的馬賽克壁畫:用體積細小的彩磚鑲嵌成堂區主保聖老楞佐,非常奪目耀眼。

當大家進入或離開聖堂時,不妨抬頭一看:聖堂內兩旁高高的牆壁上,置有十四處苦路,以簡單的黑色雕塑,勾勒出每處苦路的特點,讓教友默想耶穌的苦難。

介紹完聖堂內外的建築,不得不提位於三樓的堂區會議室和青年閣:主任司鐸葉定國神父表示,堂區會議室有一扇門通往天台,該處栽種了許多葵樹和棕櫚枝,長得非常茂盛。葉神父解釋,綠色植物有助樓宇頂層散熱。另外,他有感本地各堂區對棕櫚枝的需要供不應求,堂區天台正好適合栽種,留待聖枝主日前,安排義工洗刷乾淨後,再分發給教友,若棕櫚枝有剩餘,則會送予教區禮儀委員會,轉送其他有需要的堂區,彼此分享。

三樓的會議室旁邊新設青年閣,不論是傢俱擺設或油漆的顏色皆全盤交由堂區青年組設計,為年輕人提供一個舒適地方,作為傾談及開會之用,加強堂區青年的凝聚力。

聖老楞佐堂去年(2020)建堂60週年,原訂在主保瞻禮日舉行慶祝活動,惟礙於當時新冠疫情嚴峻,暫停所有彌撒及堂區活動,葉神父遂鼓勵堂區教友保持恆常祈禱,勤讀聖經及參與網上直播彌撒。到了2021年中,疫情漸趨穩定,政府放寬群眾聚集,彌撒得以恢復舉行,教友陸續回來並組成義工隊伍,協助清潔聖堂及張貼告示,提醒教友保持社交距離。聖堂亦重新設計相連的善導學校前座禮堂,加建大電視及屏幕,特別讓行動不便的教友、長者及有需要的信友參與周六下午舉行的提前彌撒。

在聖神帶領下,堂區終於在本年(2021)8月7日慶祝建堂61週年,為了加深教友認識堂區的發展和歷史,葉神父及堂區議會特別在聖堂門外天井,擺放了時間錦囊和文物櫃:展出六十年代至今,神父宿舍及聖堂曾經使用的物件,例如聖體櫃、祭衣帶、十字架、經書、油燈等等,林林種種的珍貴物品,極富歷史意義。

聖老楞佐堂默默守護當區的居民,鼓勵教友發揚主保聖人老楞助關顧貧困和弱小者的精神,成為主耶穌愛的見證。

 

  • 編輯 KC / 採訪 CatherineWong / 設計 MikeChan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