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安全靈修.靈修安全

期數
4058
刊登日期
2021.11.26
作者
伍維烈
主曆
主曆 2021 年 11 月 28 日 將臨期第一主日

鄉村老鼠與城市老鼠的寓言,描述鄉鼠先生到城市探訪表親,體會到城市種種有趣的東西,甚麼美味的蛋糕、電燈、汽車等,但畢竟那裡有一份提心吊膽的不安全,整天要提防白貓黑貓以凌厲的眼神,及龐然身軀在鼠洞外的守候,促使這「大鄉里」趕快回鄉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城市真的有那麼不安全? 

猶記得自己快四十歲首次踏足紐約市,當火車進城時,看到一排又一排的棕石排屋(brownstones),勾起對小時候「芝麻街」節目背景的濃厚記憶,彷如走進電視世界,居然雀躍起來呢。第一次到巴塞隆拿,連只曉的幾個西班牙語單字也用不上,但在完全陌生的城市,一甫入地鐵車廂,卻因為交通工具種類的熟悉,就使我感到一份難以解釋的安全感。既然看電視、乘搭地鐵長大的城市男孩,任何城市都不會讓我提心吊膽,反而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又何來不安全? 

小時候家在灣仔,街坊們都知道某靠山的一幅磚牆,是二次大戰留下來的遺跡,是防空洞的入口。有傳聞說不要從那小洞看進去,會與很多孤魂直視,「原來」那是因為存放了幅射性廢料。防空洞今天不但不用也不能提供當年所需要的,還成為不安全的來源。避難室的記憶也不止屬於三年零八個月的上一代人,少年時曾有機會與家人到仍在戒嚴令中台灣旅行,那時路上有不少地方都貼有藍底白字的「檢舉防諜、人人有責」的標語,連發票也印有舉報間諜熱線號碼,各公共場所均標有避難的逃生方向。面對這樣的氛圍,少年十五二十時的電影癡,還自覺宛如走進占士邦電影中好奇不已;後來認識台灣朋友,才知道那些年頭,要活在被灌輸所謂「不安全」的意識,才是最令人痛苦的不安全。

意識到不安全會帶來負面情緒,例如不自在、恐慌或困擾。仔細再去探索,追求安全的概念頗複雜。在英語原來就有兩個可分別但相關的概念:security 及 safety。例如 food safety 是攸關食物的質素,會否因食用而中毒或生病;food security,則牽涉到食物的可達性 accessibility 及可用性 availability。但亦有說 security 是外在的安全,較多牽涉人身:俗語「做實Q」即保安員,(台灣稱為保全)而 safety 是內在心理的,例如機構自稱為 safe space,即容許表達不同意見,而不用擔心被歧視。

如何看城市有多麼安全,不在乎有多少攝錄機或有多少人維持治安,也不在於有多少條舉報危害安全的熱線,更不在乎多少條法例可以拿來界定安全,或多少特別法庭去檢控危害安全。套用城市規劃大師 Gorden Cullen 的說法,是有多少人可以安心躺在街頭讓人憩息的長椅上小睡片刻。

身心靈安全是人性的基本需要:聖詠集中共有14次用「 天主是避難所」的概念,來形容人只有在天主內找到的安全。要在此城找到安全,還是要由靈修開始。「親近天主對我是多麼的美好:只有上主天主是我的避難所。」(詠七十三28)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