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兩位工傷者的遺憾

期數
4062
刊登日期
2021.12.24
作者
余少甫
主曆
主曆 2021 年 12 月 26 日 聖家節

筆者在去年認識兩位工傷工友:樺哥和英姐,他們皆因不同程度的工傷而不能工作:樺哥之前是倉務員,因四年前一次工業意外,導致雙手永久性傷殘,現時已喪失了超過七成的工作能力,醫生直言樺哥已無法再搬動重物;而英姐則在三年前在工作中的廚房滑倒,現時右手及上半身無力,右手甚至不能舉高過肩, 無法再任職廚師,至今也只能找兼職工作! 

他們異口同聲表示在康復初期,因輪候專科及物理治療時間過長,而錯過了最佳的康復時期!樺哥憶述他在出院後,等待了兩個月才第一次見到骨科醫生,再輪候兩星期後,才首次進行物理治療,而療程需時半年,每兩星期覆診一次,每次卻只有短短的廿分鐘,然而康復進程並不理想!一年多前工傷後遺症漸現, 雙手出現「手指屈肌腱狹窄性腱鞘炎」(俗稱彈弓手),最近才剛完成第二次物理治療療程,他經常向治療師抱怨治療時間過短,治療師反建議他再輪候看專科醫生,然後再轉介他回來再做治療。樺哥不禁要問,為何工傷者只可以在公立醫院不斷排期見專科醫生或物理治療師,而不能主動要求承保勞工保險公司在康復初期盡快獲得適切的治療,例如轉介他去其他醫療服務,例如中醫診治?從而減少等待評估及專科治療時間,亦不用白白錯過了「黃金康復期」! 

而英姐遇到的情況更差,她在出院後足足等待了一年多才輪候到見骨科醫生、再等候了近九個月才開始進行物理治療,起初每星期做兩次、後來因疫情關係減少至一星期只有一次,而每次治療時間由原先廿分鐘縮短至十分鐘,她笑說未足夠熱身就已經要離開!她曾詢問物理治療師,治療時間這麼短,如何可以康復?治療師則建議她在家持續鍛鍊,但英姐獨居於劏房,既無器材、亦無空間舒展與治療相關的動作!而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治療師建議英姐多用瑜伽球做鍛鍊,但劏房根本無法放得下瑜伽球!英姐認為現時的物理治療對病情沒有幫助,康復進度也不理想! 

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文件中提過,雖然國際間未有就工傷後的「黃金康復期」的定義達成共識,但有醫學證據顯示,復康服務的介入點應設在病假開始後六星期左右。然而樺哥及英姐等候治療時間明顯地過長,他們對錯過「黃金康復期」感到非常遺憾,認為以現時醫管局的診療及提供的康復服務,根本無法針對工傷者復康及希望盡快重返工作的實際需要!他們建議應盡早展開康復療程、或為工傷者另設輪候隊伍,不用與其他公立醫院病人共用同一資源,俾能在最佳的康復期取得成效!否則拖延太久才開始進行康復治療,不但錯過時機、治療效果亦事倍功半! 

為樺哥及英姐的情況,他們憂慮的不單是個人身體上的復康,他們對錯過「黃金康復期」更擔憂的是,未能重返原有工作或未能盡快恢復工作能力,對家庭收入的嚴重打擊。聖若望保祿二世曾提醒我們:「工資以外,多種社會福利致力於確保工人的生活和健康,以及他們家庭的保障。有關保健方面的費用,特別是在工作的意外事情中,要求工人能易於獲得醫療,而且費用應該低廉,或是免費。」(《人的工作》通諭 19) 

現時大部份工傷者多數依賴醫管局的診療及康復服務,但事實上公營系統內,並沒有專為職業傷病者治療及復康的系統,因此各公營醫療專業未能因職業傷病僱員的特殊重返工作需要,而作出診療上的協調,加上輪候時間太長,加重了職業傷病者的沮喪情緒,往往令僱員錯失了復康黃金期,影響日後重返工作的機會!

2019年《施政報告》中,政府建議於2022年推出一個為期三年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以建造業工人為對象,並採用個案管理模式,由私營市場提供復康治療服務,以加快工傷僱員的康復速度及復工成效。2019年11月勞工處舉行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的諮詢會,勞委會在是次諮詢會中就外判服務模式、個案經理獨立性、甄選承辦醫療機構條件及從職業傷病者的治療及康復角度提出意見,期望政府可以進一步完善工傷處理及復康機制。

 

  •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新界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