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致力成為喜樂的傳教士 夏經義神父

期數
4062
刊登日期
2021.12.24
主曆
主曆 2021 年 12 月 26 日 聖家節

聖誕節是一家團圓,迎接基督降生的日子。有不少印傭教友獨個兒來港工作,聖誕節就只能自己過?她們並不孤獨,因為教區印尼籍人士專職司鐸夏經義神父(Heribertus Hadiarto)和他的牧民團隊,總是陪伴她們度過每個慶節,克服人生中的難關。

來自印尼的夏經義神父亦是藍田聖愛德華堂助理司鐸,每個主日在堂區主持最早的主日彌撒後,便趕乘地鐵,前往銅鑼灣基督君王小堂,為同鄉主持印尼語彌撒,並與導師一起主持慕道聚會。2014年1月5日在基督君王小堂晉鐸的夏神父,如今繼續在這裡履行鐸職,別具意義。

小堂附近的維多利亞公園是外傭聯誼和相聚的地方,夏神父走出聖堂,到維園蓆地而坐;翻開聖經,與她們分享福音;送上聖體後,又走到另一張蓆地坐下, 牧養其他教友。

「我希望令同鄉在香港有家的感覺,與他們同行,例如到監獄及醫院探訪,支持他們克服困難。若有同鄉在港離世,我們會協助家屬把遺體送回印尼;也會充當翻譯,陪同他們覆診。」

要維繫這個印尼教友大家庭,這位年青神父坦言充滿挑戰,「不過,天主派遣了不少天使前來:很多熱心的本地教友主動幫忙,特別是聖愛德華的教友。香港教區對外傭十分關心,在多元中見證合一(unity in diversity)。」

聖召來自家庭 掙扎也來自家庭

「我從沒想過會來香港服務,在2008年來港之前,我都在東印尼生活。童年時,爸媽每天早上都會帶我們兄弟姊妹上聖堂,全家以祈禱開展新一天,也以祈禱結束每一天;每逢聖母月和玫瑰月,我們還會到不同鄰居的家唸玫瑰經呢。」他續說:「我的堂區神父(Alan Nasraya)是愛爾蘭聖言會士,他關心窮人。我經常看到他騎著電單車探教友,臉上總是帶著笑容。他的榜樣和聖言會中學的教育,促使我成為聖言會傳教士。」

爸爸早年因病離世,幾兄弟姊妹由媽媽一手湊大,夏神父離家修道,對媽媽最為牽掛。2013年,媽媽確診癌症,夏神父猶如晴天霹靂,「我知道她很辛苦,但她在我面前從沒呻過半句,內心很平安。」夏神父幾次回鄉探望母親,也曾考慮暫時離開修院,專心照顧媽媽,「但她安慰我放心去修道。加上我明白到修道是一份承諾,便決心為聖召堅持。」2019年,夏神父的媽媽離世,他回鄉為媽媽主持安所彌撒,一切釋懷,帶著媽媽的叮囑,繼續走人生路。

就在媽媽患癌差不多同一時間,一位在港服務的印尼教友也患上癌症,夏經義神父在牧養她的過程中,更積極面對媽媽生病和自己的聖召:「我與教友到寧養院探望她,也協助她在印尼的女兒安排往後的生活和教育前路。」

「到最後,不是我幫助她,而是她幫助我。每次我探望她,她總會噓寒問暖,關心我的鐸職,為我打氣,我感到很溫暖。」這位教友在印尼團體的關懷下,走完人生最後一程,遺體在夏神父安排下運回家鄉安葬,女兒也獲媽媽的香港僱主供書教學。

為幫助同鄉解決婚姻、經濟、僱傭問題,夏神父經常奔走於領事館、菲籍人士牧民中心和勞工機構,難題天天都多,不過,他親身經歷與家人離別之苦,鼓起勇氣堅持下去,陪伴教友面對困難。

我作客 你們收留了我

他說:「面對同鄉,我常以『為叫他們獲得生命』(若十10)作為我鐸職的座右銘。面對香港人,我感受到『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瑪廿五35)感謝教區和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的幫助。」

在堂區,夏神父與同屬聖言會的同鄉本堂神父輪流煮食,有時他們也會吃「印尼撈麪」一解鄉愁。「在香港是開心的,香港人很友善、交通方便、食物豐富又多元化。能夠留在香港,是天主給我的禮物,讓我認識來自不同國籍與文化的教友,香港教友十分欣賞修會傳教士的工作。」

為了安慰離鄉別井來港工作的同鄉,夏經義神父致力當一位喜樂的傳教士,希望讓人分沾福音的喜樂,「無論遇到甚麼困難,都不要忘記與他人分享快樂。」他感謝父母讓自己在充滿喜樂與信仰的家庭中成長,讓他能夠幫助同鄉適應新生活。(鄧) 

圖︰01 夏經義神父參與外傭集會反對人口販運
       02 主持家庭彌撒
       03 在機場送別回鄉的患病外傭
       04 與本地青年參與2016年波蘭世青節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