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躺平於天地間

期數
4064
刊登日期
2022.01.07
作者
伍維烈
主曆
主曆 2022 年 01 月 09 日 主受洗節

天主教現時的《時辰頌禱》,把聖詠第4篇放在主日第一晚禱後的夜禱;這是按聖本篤在其會規(十八19)中所規定的:每晚寢前經也必須誦念聖詠第4篇。其中包含了睡覺的元素,特別是第9節,故適合夜禱。

上主,我一躺下,就安然入睡,* 
因祢使我平安順遂。

回想家父一生坎苛,勞碌工作,家庭及社會壓力使他常難以安睡,往往要靠藥物;他去世前重病以至不用也不能再工作,但因已病入膏肓故也不能安睡。睡眠為所有人的身心健康是必須的。戰火、天災、人禍(半夜抄家或以剝奪睡眠逼供),使人喪失安枕的可能。因抑鬱或焦慮等心理因素而睡眠障礙病患者,不但人數升增,也年紀下降。就算能入睡,睡眠素質也不高。所以,教會祈禱特別以聖詠4來祈求世上人民,最少能今夜無憂。

按台灣主教團出版的日課書,這一節分為兩行排,剛好「躺平」一詞就橫跨兩行出現了。這是由中國大陸年青人流行的用語,也備受批評。(當然,一個詞語之所以認同、採納、甚至流行,不可能只有單單一種含義。) 

按維基的解釋,「躺平」這個詞語,指的是一種無欲無求的處事態度,甚至包含「不買房、不買車、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娃、低水平消費」和「維持最低生存標準,拒絕成為資本家賺錢的機器和被資本家剝削的奴隸」。這個說法反映草根階層生活的艱辛困苦,勞工待遇下降,工時過長、薪金停滯、置業困難、身心過勞、養老負擔沉重;儘管外表的形象是「脫貧成功」,「小康社會」、「高速的經濟發展」。香港的人民,有過之而無不及。躺平的確可被指責為 廢、消極、避世;不過,事必有因,窮途末路,才逼上梁山。 

有人居然歇斯底里呼喊,要熱血沸騰地持續奮鬥。可是經驗教訓我們,熱血奮鬥的結果是疲於奔命、鞠躬盡瘁,尤有甚者,抑鬱焦慮、秋後算帳、不獲認同、慘遭抹殺。按德國之聲轉載:有人指出「躺平,是為了不彎腰。躺平,是為了不下跪。躺平,是橫向的站立。躺平,是挺直的脊樑。」令人想起面對哥肋雅,達味也不戴銅盔,不穿鎧甲。(撒上17) 

信仰告訴我們,天主給人自由意志,有基本的選擇權利。能夠一躺下就安然入睡,其實是福分。面對生活壓力煎熬到極點,連選擇躺平一下也不可?躺平也許是暫時,也許是為了回復元氣。在白冷,沒有客棧、沒有床鋪,瑪利亞躺平在地上,墊著若瑟細心鋪在地上的禾稈草,就這樣把小耶穌誕生;聖嬰同樣躺平在馬槽裡,不太衛生,卻無比聖善祥和;逃往埃及旅途累了,當再看不到黑落德追兵的陰影,聖家也躺平在樹下,稍作休息然後繼續趕路。躺平也許可以使人再次安靜及安定地感受,大地母親的承托,體會那份同是以塵土所造成的可朽;躺平也許可以使人簡簡單單的,仰望長空看雲起,細看天主手指創造的穹蒼,和祂在天上佈置的星辰月亮。(詠8)躺平更讓人想起,無論出生和死去,都是躺平於天地間。這樣,也許便找到再次起來的動力及意義。

後記:感謝天主,也感謝已故總編阮修女邀請,及讀者們的支持,貧道暫且告別靈修小品。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