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使我作祢和平的工具

期數
4064
刊登日期
2022.01.07
主曆
主曆 2022 年 01 月 09 日 主受洗節

教宗方濟各在今年一月一日,第55屆世界和平日發表文告,指出目前要距離達致和平之路仍然遙遠,非洲多國的戰事仍然持續,全球各地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有增無減,氣候變化及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日益嚴重,一些先進及經濟發達國家只注重個人利益,對周邊需要援助的弱小兄弟置若罔聞,這在疫苗分配上足以證明。

和平既是天主的恩賜,也是一項任務,所有人需要共同努力參與,建造和平的世界必須從個人的心靈、家庭、社會、人與大自然環境等基本根源出發,再推展至民族與民族、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教宗提出透過三方面締造持久和平,首先是世代之間的對話,第二是教育,最後是工作。世代之間其實是指不同年紀的人,特別是長者和青年,讓雙方展開對話。對話不是自說自話,包含彼此聆聽、分享不同意見。若將這觀點放在今日的香港社會,面對新冠疫情反覆,不少市民覺得孤立無援,對周遭缺乏安全感,有部份人甚至走向極端而自我封閉。的確,許多長者憂心疫情蔓延,因此減少外出,或是被逼禁足,孤獨感覺益發強烈。疫情的不明朗發展確實令人苦惱,然而,長者與年輕人卻發展出互助友愛:疫情肆虐期間,堂區有青年團體向獨居長者送上防疫物資,給他們送上溫暖,這在在體現世代之間打破隔膜,分享愛,建立和平。

的確,青年和長者可以成為夥伴,年輕人需要長者的智慧和經驗,而長者則需要青年的支持、愛戴、創造力和動力。世代之間互補不足,以愛去尋求未來共同及永續方案, 達致「同道偕行」。

至於達致和平的第二途徑——教育,它在促進人類整體發展與捍衛和平方面,不可或缺。現今的香港社會,教育局隨著社會局勢變化制定及推行新科目,與此同時,誠如教宗所言,努力促進關懷文化同樣重要,面對香港社會的政局,政府與市民的關係傷痕累累,關懷的文化可以成為一個共同語言,打破各種阻隔和障礙,建立溝通的橋樑,讓各方進行對話,向和平進發。

最後是透過就業和工作,保障勞工以建立和平。的確,疫情令不少行業仍處於冰封狀態,旅遊、航空、運輸、零售等行業受到嚴重衝擊,人民生活不安穩,人性尊嚴被剝奪,引發暴力和罪行。特區政府給市民提供短期援助及派發消費券,這些紓困措施實在杯水車薪。各政治和社會領袖責無旁貸,必須敦促企業放下一己私利,尊重勞工階層的基本人權。

天主,使我作祢和平的工具。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