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輕狂】選校文化〔作者︰陳雋騫〕

期數
4064
刊登日期
2022.01.07
作者
陳雋騫
主曆
主曆 2022 年 01 月 09 日 主受洗節

「你兩個女兒都入讀天主教學校,那為何不就讀同一間?難道兩個信不同的天主嗎?」經常有人這樣問我。我有一個姊姊、一個弟弟,我排行中間。但我們三人共處時間不多,首先大家在不同學校就讀,之後亦各自都到過外國留學。當年決定到外國留學,不外乎三個原因:叻、有錢、或在香港讀不上,而我們三姊弟正正分別符合到這三類指標! 

叻,是姊姊。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優異生、學校管弦樂團首席、歌詠團伴奏、游泳校隊、全港兒童故事演講比賽總冠軍、破紀錄之齡考獲演奏級、音樂節三、五、八級總冠軍、四十位本港精英學生派往日本福岡交流之一。於是中二才開學兩個月,已被英國 Wells Cathedral School 提供全費獎學金至畢業招攬入讀。每逢回港,必定要在回歸前的港督府演奏。不過三年後,她決定放棄獎學金,轉到倫敦St Paul's Girls School,最後入讀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英國教育,徹底粉碎了她的藝術夢。

有錢,是弟弟。小一至中一在聖保羅男女中學就讀,朋輩關係影響出一副暴發戶性格,中二被父母轉到樸素的皇仁書院,重拾天真。會考後才批准到英國 Sevenoaks School 留學,大學在美國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完成,現在是一位出色的銀行家。而我,在香港「搞唔掂」,到加拿大公立學校,可惜英文亦「搞唔掂」,轉到日本人私立學校,以最壞最佳均衡比,才感受到一絲自信,入讀同樣最後「搞唔掂」的Queen’s University 一年,才回到香港中文大學,孕育成今天的我。

可見香港或外國,各有教育制度好壞之處,「適合」,才是要訣!否則一窩蜂在外國或本地為一個心儀學位爭個頭崩額裂,注入的,又會是港式怪獸家長文化。

  • 鋼琴王子陳雋騫在商場演奏成名、 在教堂司琴成長,最大成就是兩女之父。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