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四位準終身執事暢談聖召路 致力參與愛德工作,見證主恩

期數
4065
刊登日期
2022.01.14
主曆
主曆 2022 年 01 月 16 日 常年期第二主日

黃施博 天主自有安排

「終身執事並不是退休人士俱樂部,也不是退休後的另類選擇。」教區終身執事候選人黃施博笑著解釋。他由申請成為「有志者」到現在即將領受執事聖秩,經過接近9年時間培育,讓他更加肯定自己的選擇並非出於一時衝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他強調,聖召培育最重要是家庭作為信仰的搖籃,父母的教導極為重要。

黃施博坦言,能夠成為終身執事,一切皆由天主安排。年輕時立志成為醫生而赴美國讀書,當地學校最大的學生組織,竟然是天主教同學會。當時神父曾與他傾談聖召,並送他書籍《Second career as a priest》(直擇是:以神父作為第二職業)。聖召的種子早已悄悄地埋在黃施博心裡,他至今仍保留著該部書籍。

其後他認識了陳志明神父,對方正籌劃成立終身執事委員會。黃施博卸任培聖會國際會長後,想起過往不斷向人宣講聖召的寶貴,自己卻沒有任何行動,遂正式申請成為「有志者」。

汪才生
學懂用心與人溝通

從小接觸教會的汪才生坦言以往只是主日教友,「有需要才會祈禱;每逢彌撒最開心聽到的是『彌撒禮成』。」到了現在,他反而期待參與彌撒的機會,一臉認真地表示「在彌撒中感到上主的臨在」。

汪才生的父親為已故汪國琛終身執事,汪才生曾問爸爸:「我做終身執事,好嗎?」當時汪才生的孩子尚幼,爸爸鼓勵他多投放時間於家庭中,所以打消念頭。」2008年父親回歸天家,汪才生在終身執事委員會主席陳志明神父邀請下,再次思考成為終身執事,最終申請成為「有志者」,「我希望了解爸爸為甚麼會回應召叫,成為終身執事。」

汪才生是一名牙醫,坦言不太懂得用心與靈性上的智慧接觸人,但在培育中,漸漸培養與太太一起祈禱的習慣,感到與天主的距離拉近,更懂得用心與人接觸。

楊志光 承行天主旨意

準終身執事楊志光坦言,終身執事的培育課程大多在傍晚舉行,他每次皆是下班後上課,精神並非處於最佳狀態。當中有些課程內容令他留下深刻印象:專業傳媒人何嘉麗教導公開演講技巧,使他獲益良多,特別是他現時每天在中環聖若瑟堂正在學習英文彌撒講道。另外,熙篤會莊宗澤神父主持的避靜,讓他學習謙遜,感受至深。

楊志光表示,培育過程漫長,他經驗了心態上的轉變為四個階段:1. 急不及待希望成為終身執事;2. 覺得終身執事不大吸引;3. 成為終身執事應該不錯;4. 要求上主讓自己知道,應當成為甚麼——假如成為終身執事是天主的旨意,這安排確實完美不錯! 二姐建議他閱讀書籍《Before the Living God》,楊志光覺得非常受用。

劉南山 信靠聖神面對挑戰

「在成為終身執事的路上存在很多未知數、挑戰,但我相信聖神一直都會在旁帶領。」劉南山表示,回應天主的召叫,源於一位終身執事朋友的邀請。最初受到邀請,他仍未決意成為終身執事,但隨著祈禱及與天主交談,意念愈來愈強烈,「如果要做,就要全心全意的做。」最終在工作與執事培訓之間作一個取捨,於55歲那年申請成為「有志者」。

經過約七年的培育,聖堂的服務加深了劉南山對禮儀的認識,亦曾與明愛合作,服務基層家庭。他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教區勞工事務委員會中的少數族裔牧民中心實習,因為他有機會與來自尼泊爾、巴基斯坦的同工工作,彼此除了交流服務經驗外,也會交流信仰,「有虔誠教徒一天祈禱五次;或開會時,每到特定時間便要祈禱。」但他指出同工間十分包容,使他從中體會宗教的共融與合一。


終身執事職來自天主的特別召叫,四位準執事矢志成為大眾的僕人,參與愛德工作,為教區福傳努力。(吳/王)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