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聖母院堂區(上)推行愛德服務逾半世紀
按圖放大
1967年,無玷聖母獻主會馬禮箂神父在土瓜灣成立了聖母院小堂,後來升格為堂區;在土瓜灣紮根逾半個世紀,聖母院小堂見證該區的發展與變遷。「堂區位於馬頭圍邨及真善美村的中間,最初主要服務這兩個屋村的居民及教友。」堂區議會會長廖永生道出堂區服務社區,他補充,近年隨著舊樓宇重建,新樓宇落成,堂區服務與牧民工作也隨之改變與增加。
獻主會去年在土瓜灣明倫街開設獻主會士多,該堂主任司鐸鄧永林神父表示,「堂區內有很多熱心教友,他們除了向士多捐贈物資外,也會到士多做義工。」
士多向基層居民售賣價廉物美的衣物、鞋履、文具及精品等,有新貨也有二手的,幫助基層居民的同時,鄧神父認為亦達福傳之效。
除了一名全職員工,每天都有教友、學生義工到士多幫忙,他們除了向街坊介紹物品,亦會作貨物分類、整理的工作。有份籌備士多的廖永生現時擔任義務經理,每天都會到店中幫忙的他說,堂區教友多年來從事不同的愛德服務,其中約20年前起經常遊走區內,向基層人士派發飯盒、水果,「受助者的人數每年遞增,從剛開始時的20份到今天的500份,支出愈來愈大。」所以,士多的收益扣除成本後,也會補貼派飯服務,繼續他們的愛德工作。
堂區與明愛合作 關愛基層
該堂向有需要人士派發飯盒多年,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更與明愛合作,向區內的基層居民派發愛心包,包內有洗手液、口罩、八達通等,前議會會長姚麗娟說:「雖然只是小幫忙,但也能稍為紓緩基層人士的困難。」
姚麗娟指出,堂區除參與籌集物資外,她亦與其他教友義工到明愛,向受助者派發愛心包,透過與他們交談,了解生活需要。受助者包括清潔工、新來港人士等。在交談中最令姚麗娟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受助者分享在疫情下丈夫收入大受影響,但她沒有自怨自艾,反而積極地勸說丈夫:「雖然現在遇到困難,但不要氣餒,我們要積極解決。」姚麗娟在交談中,看到受助者即使在艱苦的生活中,仍然積極地生活。
聖母院堂一直與明愛緊密合作,例如合辦基層飯局,早年又成立「關懷社區人士基金」,由明愛協助審閱申請者的條件,如有需要則轉介他們申請其他社會資助。
在疫情下,明愛九龍社區中心籌辦的「社區互守望.明愛嚟買嘢」,亦獲聖母院堂響應籌款。在剛過去的12月起向200位劏房戶及清潔工,派發一張卡片,憑卡到區內指定的八個小商戶,包括獻主會士多購物後,將獲發收據,可到明愛取回購物費用,藉此幫助基層居民減輕日常開支。
堂校合作舉行開放日 向街坊傳教
聖母院堂位於獻主會聖母院書院內,堂區亦有一所彌撒中心——聖馬善樂彌撒中心,附設於獻主會小學內,堂校合作非常緊密。鄧神父稱,堂區與區內的獻主會小學、獻主會溥仁小學、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及獻主會聖母院書院,有緊密的聯繫與合作,「當知道堂區有籌集活動時,家長都會主動捐贈物資。」
此外,疫情前的每年傳教節前夕,堂區皆與學校及明愛合作舉辦開放日,在聖母院書院擺設遊戲、小食攤位,又會在禮堂進行表演,吸引逾千街坊參與,藉此向居民傳教。
獻主會小學校長王志聰表示,活動同時向非公教學生傳福音。因為學校除了預備攤位遊戲外,也會邀請同學在開放日當天演唱聖詠,或以默劇形式演繹福音,每次大約有40位學生義工參與。學校也會邀請其他家長帶同子女參與開放日活動,認識天主。
隨著社會發展,土瓜灣的面貌不斷改變,但聖堂對社區的關懷始終如一。聖母院堂雖然位於學校內,但憑著50多年來關懷社區的心,早已把天主聖言帶到社區中,讓居民看到天主的臨在。
- 編輯 CatherineWong / 採訪 ElaineNg / 設計 MikeC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