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相遇的文化

期數
4071
刊登日期
2022.02.25
作者
畢雁萍
主曆
主曆 2022 年 02 月 27 日 常年期第八主日

當洛文對全班主日學學生說,他喜歡看周星馳電影時,全班立即起哄。其中一個學員興致勃勃地續問:「你能背出周星馳的台詞嗎?」

當然,對洛文來說,背誦廣東話對白是有點困難的。雖然他能說流利廣東話甚至俚語,但畢竟,他成長於一個少聽少講廣東話的環境,他還是較喜歡看寶萊塢電影,喜歡那種戲劇加舞蹈澎湃的張力。他是一個巴基斯坦籍香港土生土長青年,亦是九龍教區勞工牧民中心的少數族裔青年組組員。為了讓佔本地大多數的華籍人士了解他們的文化,在中心的安排下四出分享,渴望透過交流,打破隔膜。

那天,他到主日學與一群初中及高小學生分享自己的成長史。這群學生幾乎沒有親身接觸少數族裔人士的經驗,除了部份因學校有外籍老師,或因家中有外籍家庭傭工,其餘的只從報章或別人口中「認識」少數族裔,但這樣的「認識」多流於表層和片面。因此,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他們只是某些餐飲外送平台的送遞員或地盤工人,甚至認為他們都是身上發出異味或以手代筷吃飯的人。這些偏頗的想法就是源於未真正相遇。

2016年,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提出,我們要努力締造一個真正的相遇文化,藉以克勝冷漠文化。他引用了路加福音耶穌復活納因城寡婦的獨生子的事蹟(路七11-17) 向信友說:「這福音事跡要我們對相遇深入反思。很多時候,人們錯身而過,卻沒有相遇。每個人只想著自己,對他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相遇則是另一回事,今天的福音向我們展示,何為相遇⋯⋯這相遇使我們省思,我們彼此相遇的方式。⋯⋯當我們在街上看到不幸的事時,我們會說『真可憐!』耶穌沒有轉身不顧,而是動了憐憫之心。祂走近那位寡婦,與她真正的相遇,隨後行了奇蹟。在這裡,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溫柔,而且還有相遇的碩果,每次相遇都能結出碩果。每次相遇都能讓人和事物恢復其原位。」

人類的生命皆來自同一的根源——天主。天主願意我們分享祂的愛、生命、神聖和美善;所以每個人都生而平等,擁有智慧、自由和人性的尊嚴。每個人縱使因他的種族、性別、文化等有差異,但這些不是區分人是貴是賤的條件,相反,它們是相遇相知的窗口,認識人的第一步,讓我們了解到所有人都是異中有同,同中有異。

就像洛文,他生於香港,說著廣東話,過著與大部份香港人一樣的生活,但他仍會遵行一天五次的祈禱生活,吃清真食物,看喜歡的寶萊塢電影。可惜,他的膚色及一臉鬍子,令他大專畢業後仍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縱有一定學歷,卻沒機會發揮所長。

透過這次與中小學生的相遇,他們終於打開了這扇門,知道因膚色、種族、宗教定型所帶來的傷害,對一個受傷的活生生的人不能再視而不見。

「我們已經習慣於冷漠文化,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祈求相遇文化的恩寵,使我們能結出相遇的碩果,使每個人重獲天主子女的尊嚴。」教宗叫我們不要習慣冷漠,不要只對天災人禍說句「可憐」,就停下腳步。「光看是不夠的,要看到;若不停下腳步,不去碰觸,不說話交談,就無法相遇,也不能推動相遇文化。」

 

  •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 – 九龍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