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尋找慈善的撒瑪黎雅人

期數
4073
刊登日期
2022.03.11
作者
麥琬淑
主曆
主曆 2022 年 03 月 13 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按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向那位求問祂有關永生的法學士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來,到耶里哥去,遭遇了強盜;他們剝去他的衣服,並加以擊傷,將他半死半活的丟下走了。正巧有一個司祭在那條路上下來,看了看他,便從旁邊走過去。又有一個肋未人,也是一樣;他到了那裡,看了看,也從旁邊走過去。但有一個撒瑪黎雅人,路過他那裡,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紥好了,又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裡,小心照料他。第二天,取出兩個銀錢交給店主說:請你小心看護他!不論餘外花費多少,等我回來時,必要補還給你。……」(路十25-38) 

今年四旬期已開始,經過了漫漫的疫情路,大家都感到很疲乏,疫情的影響力之大是我們難以想像的。而疫情其中最深遠的影響是心靈上的:對長者來說,不只是恐懼感、無奈感,更是莫大的孤獨感,在護老院、醫院的長者每天期待著親人的探訪,但很多時都只有是一份失望,甚至孤獨地離世;能行動的長者又會懼怕染上疫症而不敢外出,屈在家中;這種心情是會促使他們走近離世的時日。小朋友們,特別是幼稚園及初小學生,在這時期他們是學習社交生活、認識他人及世界的寶貴時期,但停止面授學習,或因害怕受感染而沒有外出玩樂的,都會令他們缺乏社交的經驗而只有自我中心。這些深遠的影響,是成長的欠缺,很難再補回來的。成人方面也是如此,除了每天生活在恐懼中:害怕自己受感染、害怕家人受感染、也害怕因經濟不景而被解僱,使一家人受到影響;面對這一切恐懼不但影響心靈,同時也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另一種影響就是因疫情而帶來的經濟及民生問題,我們堂區向街友派飯的需要愈來愈多,他們除了因無工作或被解僱而成為街友、有些是因為收入低微而無法付房租的,最近甚至乎有些因為家住內地,在港工作,以前可以每天往返,但因疫情問題,有家歸不得,又無錢付租金而至流落街頭成了街友的。我們也遇到因疫情嚴峻有機構停止派飯,至使他們幾天都沒有飯食的街友們,這是匪夷所思的。 

通常在四旬期我們都會做一些哀矜、一些克苦、一些補贖的,今年你的計劃是甚麼呢?希望大家想一想能為疫情受影響的兄弟姊妹做些甚麼呢?正如聖雅各伯宗徒說:「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德,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難道信德能救他嗎?假設有弟兄或姐妹赤身露體,且缺少日用糧,即使你們中有人給他們說:『你們平安去吧!穿得暖暖的,吃得飽飽的!』卻不給他們身體所必需的,有甚麼益處呢?信德也是這樣:若沒有行為,自身便是死的。」(雅二14-17) 

 

 • 本欄作者: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