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聖伯多祿堂(上)發揚漁人精神與愛德

期數
4073
刊登日期
2022.03.11
主曆
主曆 2022 年 03 月 13 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按圖放大

聖伯多祿被稱為「漁人的漁夫」,香港仔聖伯多祿堂牧者與教友活出主保精神,昔日在這漁港關顧漁民,漁民的皈依令堂區壯大起來;其後漁民上岸,屋苑林立,堂區把握福傳機會建立社區網絡;如今港鐵南港島線通車,為南區的福傳工作帶來新氣象。

主任司鐸梅杰神父(Rev. James Boey)去年到任後,將昔日擔任明愛助理 總裁的 社會服務經驗,應用到堂區牧民之上,積極關懷教友的身心靈健康。「堂區與明愛能互助互補,讓堂區發展得更好。」梅神父轉介受情緒或家庭問題困擾的教友,到明愛機構接受輔導,疫情前也邀請社工到堂區舉辦健康教育活動,「有教友經歷嚴重的婚姻問題,情緒受到極大困擾,我安排明愛社工為他提供心理輔導和暫住地方,如今他已逐步與配偶修和。」另外有教友幼兒早逝,梅神父也每天在群組內給予安慰和靈修陪伴,實踐耶穌囑咐我們「關愛近人」的使命。

神父染疫體會孤單 設立熱線安慰教友

疫情嚴峻,連梅杰神父也曾染 疫,「痊癒之後,我回想隔離期間求救無門的感覺,便覺得可能有些教友同樣會因疫情感到徬徨無助,或在信仰上受到考驗,所以我設電話熱線,讓堂內教友訴說心中的鬱悶、擔憂和恐懼,讓他們在聖言吸取安慰和力量。」

梅神父欣賞堂區教友信仰成熟,懂得關愛鄰人,他計劃於疫情後開展「尋羊計劃」,聯同牧民議會幹事邀請教友重返堂區,同時加強青年工作,計劃借助福傳影片配套「Alph aCourse」推動青年福傳;堂區和學校亦一直緊密合作 。

香港仔區內有不少獨居和居於院舍的長者,教友不單與他們建立友誼,也帶領他們加入教會大家庭。疫情前,義工上門向年長教友送暖, 也探望安老院和醫院的院友,更透過話劇,為病弱送上 喜樂和福音喜訊,神父更每月到院舍和醫院開彌撒;疫情下,義工透過定期打電話和視像聚會跟院友保持聯繫。關社組組長馮偉興說:「過去義工在院舍舉辦慕道聚會,堂區神父為20多位院舍舍友領洗;我們不止傳教,也成為他們的傾訴對象。」教友關心社區是實踐信仰和靈修的途徑;他們也積極廣邀不同持份者合作,包括堂區屬校師生,關懷區內長者。

關心長者與弱小 傳遞福音和喜樂

關社組與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早前在 區內推出「瑪納行動」,透過堂區屬校轉介,為受疫影響的家庭提供食物援助,該組於剛過去的農曆新年,更特別為這批受助家庭送上賀年禮物包,分享平安與喜樂。教友積極投入愛心活動,讓馮偉興深深體會到信仰的力量和聖神的恩寵。

「地鐵在港島南區開通後,多了區外教友到來望彌撒和參與活動。這堂區另一個特別之處是,南區居民鄰里情誼很強,有些曾居於香港仔和南區的教友,時有回來參與活動。」培育組組長林純慧成長於南區,近年從市區搬回來並服務堂區。

林純慧表示,疫情前,堂區 曾舉辦晚間的天主教教理的系列信仰培育聚會、主日彌撒後設培育講座,參加者表示增添對信仰和教理的瞭解。研習聖經小組定期聚會,疫情下改為網上聚會。去年亦邀請方濟會士和戲劇教育工作者到堂區主持電影《蘇丹與聖方濟》互動工作坊,教友分享和平與修好精神。她感受到教友對堂區有歸屬感,積極參與。

堂區牧民議會內務副會長陳安琪善用自己的幼稚園教師專業知識,與夥伴教授「兒童慕道班」;堂區也把握機會培育學生家長,他們等待子女放學時,參與慕道聚會,藉此建立公教家庭,陳安琪說:「有畢業生回來服務堂區,成為小導師,跟媽媽導師母女檔教道理。」陳安琪說,堂區青少年和屬校學生於疫情前也熱心參與服務,她期望自己能進一步成為青年與堂區的橋樑,鼓勵青年投入堂區生活。

陳安琪昔日在伯多祿堂慕道,師承另一位資深導師曾德蘭。曾德蘭樂見不少學生都成為了堂區服務中堅,慕道團或主日學導師,「導師團每月開會,彼此關心,成為了緊密的團體。」

曾德蘭初出茅蘆不久,因著聖母軍的職務而教授道理。香港仔區內多個大型屋苑相繼落成,為堂區帶來新血,曾德蘭與夥伴逐漸肩負起更大的責任,從個別教授到負責一整班;慕道團亦與善會保持聯繫,幫助新教友延續信仰,為堂區建立團結的氛圍,「教友婚後若干年,仍捨不得堂區,搬回來繼續服務這個大家庭。」

這個位處南邊一隅的堂區雖然沒有大型的牧民項目或服務中心,但牧者與教友均致力在社區建立愛的大家庭,保持信仰的活力。

 

  •  編輯 CatherineWong / 採訪 JosephTang / 設計 MikeChan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