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祈禱與靈修是生活需要嗎? 

期數
4074
刊登日期
2022.03.18
主曆
主曆 2022 年 03 月 20 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

屬於23類表列處所之一的理髮店及髮型屋獲得特區政府批准,得以重開,市民大表歡喜,因為終於可以修剪三千煩惱絲了。在長長的表列處所名單中,只有髮型屋獲得提早解禁,有關當局表示,剪髮關乎市民生活上的實際需要,因此作出是項決定。那麼,祈禱和靈修,又是否屬於生活需要? 

特區政府於本年2月8日宣布,將宗教場所加入《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及(599F章)指明表列處所,由2月10起關閉至同月24日凌晨,其後因每日的確診數字以幾何級數上升至近乎失控狀態,政府延長一系列社交距離措施至4月20日,聖堂至今仍然重門深鎖,在大門上張貼告示通知教友相關的安排。

教區配合政府防疫,聖堂關閉期間,鼓勵信友積極參與網上直播或重溫主日彌撒並神領聖體,代替參與主日彌撒的本分;多閱讀聖經及誦唸玫瑰經,並善用網上的培育資訊及其他神業,例如晨禱、三鐘經, 並多作反省。然而,並非所有信友皆懂得上網獲取靈修資訊,堂區司鐸深知這情況,在聖堂關閉期間,顧及牧民需要,在聖堂外設置一個小角落,擺放了公教報、堂區通訊及靈修單張,讓信友取閱,帶回家中細看,作為精神食糧,如此安排著實不錯。

齊心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當然是每一位市民的責任,教會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更是義不容辭,積極配合政府各項預防及感染控制措施,竭盡全力實踐「動態清零」政策,特別是第五波疫情的死亡數字之高確實教人非常憂慮。然而,聖堂真的僅僅是宗教聚會的場所嗎?一直以來,這個「門常開」的天主殿宇秉持歡迎態度,讓任何路過的人進來祈禱,尋找心靈上的平安和慰藉。曾經有一段時候,政府禁止食肆全日堂食,不少打工仔拿著飯盒,感到徬徨苦惱,堂區有見及此,開放特定地方,讓有需要者前來用膳及休息,保持了人的基本尊嚴,「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為我做的。」(瑪廿五40) 

祈禱和靈修,是信友不可或缺的生活,就是沒有信仰的人,身處如斯混亂的世代,更加需要一個「宗教場所」,讓他們可以冷靜下來,疏理煩躁不安的情緒。聖堂是一個莊嚴及神聖的地方,當人一進入,很自然有一種釋懷及安心的感覺。在此盼望所有宗教場所能夠早日重開。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